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薜帶的意思、薜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薜帶的解釋

(1).用薜荔的藤制作的腰帶。多指隱者的裝束。 唐 王績 《遊北山賦》:“荷衣薜帶,藜杖葛巾;出芝田而計畝,入 桃源 而問津。” 唐 皮日休 《雨中遊包山精舍》詩:“薜帶輕束腰,荷笠低遮面。”

(2). 戰國 楚 屈原 《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帶女蘿。”後因以“薜帶”借指 屈原 。 唐 李白 《酬王補阙惠翼莊廟宋丞泚贈别》詩:“薜帶何辭 楚 , 桃源 堪避 秦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薜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意象的複合詞。從字源角度分析,“薜”本指薜荔(學名:Ficus pumila),《說文解字》注為“牡贊也,從艸辟聲”,特指這種蔓生木本植物;“帶”在《康熙字典》中解釋為“紳也,象系佩之形”,既指衣帶也引申為帶狀物。二者組合後,“薜帶”在古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

  1. 植物學指代

    特指薜荔藤莖自然形成的條狀結構,《植物名實圖考》記載其“莖蔓如縧,可織為帶”,描述其纖維可加工成天然編織物。這種特性使薜帶在古代成為隱士服飾的象征元素。

  2. 文學意象延伸

    在《楚辭·九歌·山鬼》中“被薜荔兮帶女蘿”的描寫,使“薜帶”衍生出高潔品格的隱喻。宋代《廣群芳譜》進一步将其與文人雅士的志趣相關聯,形成“薜帶荷衣”的固定搭配,喻指超脫世俗的生活方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研究古典文學、傳統服飾文化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權威參考資料可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2頁“薜”字條目,以及中華書局出版的《楚辭補注》中對山鬼服飾的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薜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1.隱士的裝束象征

2.借指屈原

相關拓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詩句引用,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風北部并命鄙拙赤犮赤鐵大楷黨偶打熱登程頂發丁曆二重方案奮發蹈厲複工服牛乘馬幹治高上好似橫佚鴻工洪猷鴻胄壞命嘩扣皇國家仇檢波講嘴殼殼空窾狂猘埒美麗句清辭溜平樓艓陸風落場美滋滋妙趣橫生拍馬蓬生麻中碰鎖岐陽之蒐氣咽拳手任實潤緻射虎盛筵難再十事四田送首宿生塌棵菜柝柝五氣朝元下巴颏兒相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