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暴疾的意思、暴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暴疾的解釋

(1).迅猛。《尉缭子·兵令上》:“安靜則治,暴疾則亂。”《詩·邶風·終風》“終風且暴” 漢 鄭玄 箋:“既竟日風矣,而又暴疾。”

(2).突然發病。《後漢書·梁慬傳》:“ 何熙 軍到 五原 曼柏 ,暴疾,不能進。”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墓志銘》:“﹝先生﹞挈其妻行,之 興元 ,次于 閿鄉 ,暴疾卒。” 清 吳敏樹 《書義猴事》:“一夕,弄猴者暴疾死,人莫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暴疾(bào jí)是漢語古語詞,指突然發作且來勢兇猛的疾病,強調發病急驟、病情危重。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解析其含義與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突發性急病

    指毫無預兆、驟然發作的重症。

    《漢語大詞典》:暴疾,急病;突發的重病。

    《辭源》:暴,急驟;疾,病。合指急病。

  2. 病情兇險

    強調症狀猛烈、進展迅速,常危及生命。

    《後漢書·方術傳》:“(郭玉)言‘有暴疾在身,不能俯仰’”,指突發重症無法行動。


二、古籍書證

  1.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後三日,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

    此“暴疾”指趙簡子突然昏迷不醒的危症(參考《史記》原文解析)。

  2.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曹操)遭暴疾,水漿不入”,描述曹操臨終前突發急病、無法進食的危重狀态。


三、構詞與語義演變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今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研究及中醫典籍,如《黃帝内經》提及“暴厥”“暴痛”等類似概念。日常語境中,一般以“急症”“突發重症”替代。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線上查詢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官網
  3.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國學網原文
  4.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華書局,線上閱讀
  5.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漢典網引錄

網絡擴展解釋

“暴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迅猛
    指事物發展或變化極其迅速、猛烈。例如《尉缭子·兵令上》提到“安靜則治,暴疾則亂”,形容局勢突然動蕩。
    漢代鄭玄在《詩·邶風·終風》的箋注中也用“暴疾”描述狂風驟起的猛烈狀态。

  2. 突然發病
    指疾病驟然發作且來勢兇猛。如《後漢書·梁慬傳》記載“何熙軍到五原曼柏,暴疾,不能進”,說明何熙因突發急病無法行軍。唐代韓愈的《貞曜先生墓志銘》亦提到“暴疾卒”,描述人物因急病去世的情景。

二、使用場景與示例

三、補充說明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文或成語引用。需注意語境區分具體指向“迅猛”還是“急病”。

别人正在浏覽...

暗化别調不當人布旨倉囷撤案蛼螯沖降定禮頓留凡翼奉商服更官薄觀察古典文學郭況穴鼓征河湟河塹加法江山好改,本性難移簡儉交流節節高鏡閣金汞祭仆己任悸竦鸠僚獧狡軍産科需雷霆萬鈞離格兒盲風妬雨猛志迷厮難能可貴牛脖子歐秦起灰窮工極巧乞人丘井曲環盛宴市例錢市怒霜籼逃兵跳激鬄髮兔徑讬地外行網站像素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