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輕身殉義的意思、輕身殉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輕身殉義的解釋

謂輕視生命而為正義事業犧牲。《太平禦覽》卷四四一引 晉 杜預 《女記》:“當時聞之,人無勇怯,莫不強膽增氣,輕身殉義,攘袂高談稱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輕身殉義(qīng shēn xùn y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字義、文化内涵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輕身

    “輕”指看輕、不重視;“身”指身體、生命。合指輕視個人生命安危,語出《韓非子·難言》:“輕身而殉名。”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版)第1235頁“輕”字條。

  2. 殉義

    “殉”為為某種目的犧牲生命(《說文解字》:“殉,用人送死也”);“義”指正義、道義。合指為堅守道義而獻身。

    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版)第163頁“殉”字條。


二、成語整體釋義

輕身殉義指為維護正義事業而主動犧牲生命,強調将道義置于個人生命之上的價值觀。其核心精神源于儒家“舍生取義”思想(《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典籍用例:


三、文化内涵與倫理價值

  1. 儒家倫理的實踐

    成語體現儒家“義高于生”的價值觀,與“殺身成仁”(《論語·衛靈公》)互為表裡,成為古代士人精神标杆。

    來源: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版)第四章。

  2. 與“輕生”的本質區别

    “輕身殉義”強調為崇高目的理性赴死,區别于無意義的“輕生”(如《漢書·楊王孫傳》批評的“輕其身”)。

    來源:《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開明出版社,2009版)“輕身殉義”詞條。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成語多用于頌揚為民族大義、公共利益犧牲的英雄,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或抗戰英烈事迹。

例證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版)第10卷“輕身殉義”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輕身殉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含義: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輕視自己的生命,甚至甘願犧牲。該成語強調在道義與生命之間的選擇,體現舍生取義的精神。

二、基本信息

三、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晉代杜預的《女記》,原文為:“當時聞之,人無勇怯,莫不強膽增氣,輕身殉義,攮袂高談稱羨。”
此句描繪了人們受義舉感召,勇敢為正義獻身的場景。

四、使用場景

五、例句參考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與古籍,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布展常日瞋菌重提出浴蹙遏當家人得至寶條暢疊翠斷例奪情乏味附加稅負戾慣技故椟龜途海報寒饑悍強虹旍黃幹幹火鼠布嘉年華解鈴還須系鈴人鹡鸰科金閨國士旌栧捐赈勘探口乾舌燥兩賢相厄涼衣溜光水滑離職率筆馬販子綿弱貉隸骈贅品俗锵锵遷配軟心腸殺定時耕詩聲帥導署額舒鴈厮吵死馬當活馬醫太史簡天保天亮挑花屯難橡皮艇鮮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