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禍。 宋 蘇轼 《過嶺》詩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兔三窟”是成語“狡兔三窟”的簡稱,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兔三窟”字面指狡猾的兔子會準備多個洞穴(通常為三個),用于躲避天敵的追捕。比喻人預先設置多種退路或藏身之處,以應對潛在風險。
源自《戰國策·齊策四》中馮谖為孟嘗君謀劃的故事:“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原指兔子通過多個洞穴保全性命,後引申為周密籌劃以規避災禍。
提示:若需完整典故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戰國策》原文或權威詞典。
兔三窟(tù sān k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兔子的洞穴。它由“兔”、“三”和“窟”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兔(八 + 兔,共4畫,部首:八)
三(一 + 丨 + 丨,共3畫,部首:一)
窟(穴 + 虍 + 穴,共7畫,部首:穴)
來源:
《兔三窟》這個成語出自于《莊子·外物》一章:“兔三窟而诎其中夭者”。這裡的兔三窟比喻一個地方狹小而不利于逃生的環境,意味着逃不出去的困境。
繁體字:
兔三窟(兔三窟)的繁體字為「兔三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兔三窟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較大的差異。
例句:
他在那個小城市裡就像兔三窟,逃不出去。
組詞:
組詞有:兔走烏飛、兔脫例關、窟窿眼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兔死狗烹、走投無路、陷入絕境。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飛黃騰達、身臨其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