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身文的意思、身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身文的解释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为?’”本谓人身的文饰,后以“身文”借指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和言语修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旧唐书·崔珙传》:“礼乐二事,以为身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身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以自身的行为举止作为礼乐教化的体现和典范。它强调个人的外在行为、仪态和修养是内在道德与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儒家“文质彬彬”思想的体现。

其具体释义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字面拆解与核心概念:

    • 身: 指人的身体、自身、行为。
    • 文: 本义指纹理、花纹,引申为礼乐制度、文化修养、文采、修饰、仪表等。在这里主要指符合礼乐规范的言行举止、威仪风范。
    • 身文: 合起来意指“身体的文饰”或“自身的文采”,即通过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举止、端庄得体的仪态来展现个人的内在修养和文化底蕴。它是内在德行(“质”)的外在表现(“文”)。
  2. 文化内涵与儒家思想:

    • 该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个人修身与外在表现相统一的观念。儒家认为,真正的君子不仅要有内在的仁德(质),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符合礼乐规范的外在仪态和行为(文),做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 “身文”强调个人的行为举止本身就是一种教化力量,是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的活生生的体现。一个人的“身文”如何,直接反映其修养水平,并影响他人和社会风气。
  3. 用法与语境:

    • “身文”常用于形容有德行、有修养的人,其言行举止自然流露出一种合乎礼仪的庄重与文雅。
    • 它常与内在的“德行”、“心性”等概念相对或相提并论,强调内外兼修的重要性。例如,古人言“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身文”可视为“立德”在行为层面的具体展现。
    • 有时也用于指代合乎礼仪的服饰、仪仗等外在形式,但其核心仍在于这些形式所承载和体现的个人修养与社会规范。

“身文”意指以自身合乎礼乐规范的行为举止、仪态风范作为内在道德与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和教化典范。它强调个人修身需内外兼修,外在的“文”(仪态行为)是内在的“质”(德行修养)的自然流露和必要体现,是儒家礼乐文化中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教化的重要概念。

权威参考来源:

请注意: 由于当前无法实时验证并链接至具体在线词典词条页面(如《汉语大词典》网络版),以上来源仅列出权威工具书名称。建议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官方或可信的在线词典平台(如“汉典”、“国学大师”等,需自行验证链接有效性)或查阅实体书籍获取最准确的词条解释和出处。

网络扩展解释

“身文”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

一、基本含义

  1. 品德与学问的结合
    根据,“身”指人的品德与行为,“文”指学问与知识,该词强调一个人兼具高尚品德和丰富学识的综合素养。例如:“修身齐家需身文兼备,方能为世表率。”

  2. 礼仪与言语修养
    古典文献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提到“言,身之文也”(、4、6),此处“身文”指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和言语修养,如“君子重身文,故言谈举止皆合礼法”。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三、辨析与来源

若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哀莫大于心死安常守分背剪绷子逼惮槟榔屿持统闯祸精出奏村墅等籍都居短讯方马法网逢吉封阶鬼狱龟足回斾唬吓兼寸剪葺僭越浇薄侥幸疥骚警夜克俸空位里仁虏获麦麨谩侮慢志每牛明迷碾窝佩羹配隶丕址侵蠹请伪穷儿暴富琦玮三花聚顶散使神迁蔎蔎使酒骂坐石亭疏麻属志松子谭人凤田财妄异蜗牛舍小性儿夕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