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冊的意思、審冊的詳細解釋
審冊的解釋
經過審查核對後所造的詳明表冊。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編審·攢造審冊》:“攢造審冊,即将逐日審過。各裡甲紅單,照造冊稿,分立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四柱……送内衙磨對無差,取具總裡書冊房等甘結存案,方發房攢造。”
詞語分解
- 審的解釋 審 (審) ě 詳細,周密:審慎。審視。 仔細思考,反複分析、推究:審查。審定。審訂。審核。審美。審計。審評。審時度勢。 訊問案件:審理。審判。審訊。公審。 知道:不審近況如何? 一定地,果然:審如其
- 冊的解釋 冊 è 古代稱編串好的竹簡,現在指裝潢好的紙本子:紀念冊。花名冊。畫冊。 量詞,指書籍:一冊書。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書或封爵的诏書:冊文(文體名,為冊命、冊書等诰命文字的一種。簡稱“冊”)。冊命
專業解析
"審冊"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經過官方審核、登記造冊的文件或簿籍,尤其指與戶籍、土地、賦役等相關的官方登記冊。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核心含義:官方審核登記的名冊
- "審"指審查、核對、核實;
- "冊"指冊籍、簿冊、名冊。
- 合起來,"審冊"特指經過官府詳細核查、确認無誤後正式登記造冊的文件。它強調的是官方行為的嚴謹性和登記内容的權威性、法律效力。例如:戶籍審冊、田畝審冊、賦役審冊等。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審”和“冊”的釋義及組合應用分析。
-
曆史背景與應用(尤指明清)
- 在中國古代,特别是明清時期,官府為了有效管理人口、土地和征收賦稅徭役,會定期(如大造黃冊之年)或根據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清查核實工作。
- 經過這次全面、嚴格的審查核實後,将确認無誤的人口、土地、財産等信息重新登記造冊,這個新造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官方冊籍就被稱為“審冊”。它是官府征派賦役、處理糾紛的重要依據。來源: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com)對明清賦役制度及“黃冊”相關術語的闡釋。
-
現代引申與理解
- 在現代漢語中,“審冊”一詞的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研究古代制度的語境中。
- 其核心概念可以引申理解為經過嚴格審核、具有法定效力的登記記錄或檔案。雖然具體指代對象可能變化,但其“官方審核”和“正式登記”的核心特征不變。來源:漢典網(www.zdic.net)對“審冊”詞條的解釋及例證分析。
“審冊”是一個曆史行政術語,指代經過官府嚴格審查核實後正式登記造冊的官方文件,主要用于戶籍、土地、賦役管理,具有法律效力。其核心在于強調“官方審核”和“登記造冊”兩個環節。
網絡擴展解釋
“審冊”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用于古代行政或文書管理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定義
“審冊”指經過審查核對後編制的詳細表冊,常用于記錄經官方核實後的數據或信息。例如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提到,審冊需按“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四柱分類編制,用于賦役編審等行政事務。
二、字義分解
- 審:包含“詳細審查”“反複推究”之意,強調對内容的周密核對。
- 冊:指裝訂成冊的文書或登記簿,如戶籍冊、賦稅冊等。
三、曆史應用
在清代,審冊是官方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
- 記錄人口、土地、賦稅等關鍵數據;
- 通過“四柱法”(舊管、新收、開除、實在)分類統計,确保數據清晰可查。
四、功能特點
- 權威性:需經官府審核并加蓋印章,具有法律效力;
- 詳實性:内容需逐項核對,避免遺漏或錯誤。
五、現代關聯
該詞現已不常用,但類似概念可見于審計報告、人口普查表等需嚴格審核的現代文書。
如需進一步了解清代審冊的具體編制流程,可參考《福惠全書》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傲睨一切謗木抱圍鞴風崩薨便散比畫攙占塵黩沖炎臭彈賜杖崔崪醋意躭捱登孰點瓜販貼幹亂冠裾寒柯豪取紅顔白發後齊後苑翦綴徼恩膠結交灑家養棘猴金穴即使遽央窺戎苦身焦思厲風鸾衡慕勢南榮佩绶千裡共婵娟淺弱秋律日試萬言如出一轍三墳扇烈笙磬慎終如始戍婦説來説去殊釋天星王蔧婉容為小失大無回豁先庚效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