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崩薨的意思、崩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崩薨的解釋

古代稱帝王、諸侯之死。《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 漢 班固 《白6*虎通·崩薨》:“崩薨紀於國何?以為有尊卑之禮。”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傳曰:‘ 五帝 聖焉死, 三王 仁焉死, 五伯 智焉死。’其隕落崩薨之日,不能鹹至百年。”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崩薨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崩薨”是漢語中表示死亡的特定等級用語,屬于古代禮制中的“諱稱”。該詞由“崩”與“薨”兩個單字構成,分别對應不同社會階層的死亡稱謂:

一、“崩”特指天子之死

《禮記·曲禮下》明确規定:“天子死曰崩”,例如《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夏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此稱源于“山陵崩”的隱喻,既表達對君權的敬畏,也暗含國家根基穩固的象征意義。

二、“薨”專用于諸侯或高等級貴族

《漢語大詞典》指出“薨”指“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如《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載“王崩,劉子以王猛居于皇。王子朝使告于諸侯曰:‘王室亂,單子、劉子專禍,用亂越王位。茲不穀震蕩播越,竄在荊蠻,未有攸厎。若我一二兄弟甥舅,獎順天法,無助狡猾,以從先王之命,毋速天罰,赦圖不穀,則所願也。敢盡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經,而諸侯實深圖之!’諸侯聞之,曰:‘王室之不甯,晉之恥也。’乃徵師于諸侯。夏四月,葬景王。王子朝因舊官、百工之喪職秩者,與靈、景之族以作亂。”其中“王崩”即周景王之死。

三、“崩薨”連用體現禮制系統性

《白虎通義·崩薨》強調“崩薨異號,至墓同也”,二字連用多用于文獻中對君主、諸侯群體性死亡的概括表述,例如《漢書·叙傳》稱“崩薨既稱,大行是名”,凸顯古代等級制度的森嚴性。隨着封建制度消亡,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僅保留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

(注:因古籍文獻電子版多受版權保護限制,建議讀者通過中華書局點校本《禮記》《漢書》或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查閱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崩薨”是古代對特定身份者死亡的專稱,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分指不同身份

    • 崩(bēng):特指天子(皇帝)的死亡。例如《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死曰崩。”
    • 薨(hōng):指諸侯或高級官員(如三公、親王等)的死亡。如漢代《白虎通》提到,諸侯之死稱為“薨”。
  2. 禮制等級體現
    這一稱呼反映了古代嚴格的等級制度,《禮記》等典籍明确規定了不同階層死亡用語的差異,用以維護尊卑秩序。例如,平民死亡隻能用“卒”“殁”等詞。

  3. 複合詞用法
    “崩薨”合用時,泛指帝王和諸侯之死,常見于史書或文獻中。如漢代應劭《風俗通》中“隕落崩薨”即指統治者的逝世。

  4. 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崩薨”已不常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口語中通常統稱為“去世”或“逝世”。

讀音注意:兩字均為第一聲,但“崩”讀bēng,“薨”讀hōng,需區分發音。

别人正在浏覽...

闇穢安土重遷阿狥榜賣保債奔亡避伏鼻翼币玉刬舊謀新撤蔀塵意帶仗左右啖飯處丹谷大厮并吊死地分洞見豆刍衡服黃粱美夢疆候尖尖賤累角婢京劇抗席攔洪老家兒淚盈盈兩部麗刹亂談倮體蘆竹沒遮攔猛虡幕朔僻奧撇捩皮棉評準錢唐江淺學翹足而待人微言輕肉裡刺省浄石閘水豹囊說閑話死憤天座透心涼讬乘蜿蜑危颠相迹析木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