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册的意思、审册的详细解释
审册的解释
经过审查核对后所造的详明表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攒造审册》:“攒造审册,即将逐日审过。各里甲红单,照造册稿,分立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送内衙磨对无差,取具总里书册房等甘结存案,方发房攒造。”
词语分解
- 审的解释 审 (審) ě 详细,周密:审慎。审视。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审查。审定。审订。审核。审美。审计。审评。审时度势。 讯问案件:审理。审判。审讯。公审。 知道:不审近况如何? 一定地,果然:审如其
- 册的解释 册 è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册。花名册。画册。 量词,指书籍:一册书。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册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册”)。册命
专业解析
"审册"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经过官方审核、登记造册的文件或簿籍,尤其指与户籍、土地、赋役等相关的官方登记册。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核心含义:官方审核登记的名册
- "审"指审查、核对、核实;
- "册"指册籍、簿册、名册。
- 合起来,"审册"特指经过官府详细核查、确认无误后正式登记造册的文件。它强调的是官方行为的严谨性和登记内容的权威性、法律效力。例如:户籍审册、田亩审册、赋役审册等。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审”和“册”的释义及组合应用分析。
-
历史背景与应用(尤指明清)
-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官府为了有效管理人口、土地和征收赋税徭役,会定期(如大造黄册之年)或根据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清查核实工作。
- 经过这次全面、严格的审查核实后,将确认无误的人口、土地、财产等信息重新登记造册,这个新造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官方册籍就被称为“审册”。它是官府征派赋役、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来源:国学大师网(www.guoxuedashi.com)对明清赋役制度及“黄册”相关术语的阐释。
-
现代引申与理解
- 在现代汉语中,“审册”一词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研究古代制度的语境中。
- 其核心概念可以引申理解为经过严格审核、具有法定效力的登记记录或档案。虽然具体指代对象可能变化,但其“官方审核”和“正式登记”的核心特征不变。来源:汉典网(www.zdic.net)对“审册”词条的解释及例证分析。
“审册”是一个历史行政术语,指代经过官府严格审查核实后正式登记造册的官方文件,主要用于户籍、土地、赋役管理,具有法律效力。其核心在于强调“官方审核”和“登记造册”两个环节。
网络扩展解释
“审册”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用于古代行政或文书管理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定义
“审册”指经过审查核对后编制的详细表册,常用于记录经官方核实后的数据或信息。例如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提到,审册需按“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分类编制,用于赋役编审等行政事务。
二、字义分解
- 审:包含“详细审查”“反复推究”之意,强调对内容的周密核对。
- 册:指装订成册的文书或登记簿,如户籍册、赋税册等。
三、历史应用
在清代,审册是官方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
- 记录人口、土地、赋税等关键数据;
- 通过“四柱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分类统计,确保数据清晰可查。
四、功能特点
- 权威性:需经官府审核并加盖印章,具有法律效力;
- 详实性:内容需逐项核对,避免遗漏或错误。
五、现代关联
该词现已不常用,但类似概念可见于审计报告、人口普查表等需严格审核的现代文书。
如需进一步了解清代审册的具体编制流程,可参考《福惠全书》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八寸三分帽子百全策命差事陈宿车同轨眵目糊催妆诗打胡旋挡车祷词督臣返善纷庞奋藻伏牛山拱辰狗男女贵损诡御合成革化钱警官集萤映雪居民区儁异举缩举止言谈馈贫之粮苦境毛豆没齿无怨猛概门槛税面晕民愿漠野逆种秦人洞邛邛穹玄气胀缺隟忍心戎辂三注三唱杀地上军识才尊贤筮盍手段宿度索空贪夫殉利韦经无难无忒咸潟犀角带稀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