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時仍然慎重,就同開始時一樣。指做事從頭至尾小心謹慎。《老子》:“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漢 劉向 《說苑·談叢》:“慎終如始,常以為戒。” 晉 陶潛 《命子》詩:“肅矣我祖,慎終如始。”亦作“ 慎終承始 ”。 明 劉基 《春秋明經·公會齊侯雲雲盟于牡丘宋人伐曹楚人敗徐于婁林》:“常謂 齊 内以治外者善謀也,慎終以承始者善道也。”
“慎終如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始終如一地保持謹慎态度,強調從開始到結束都要認真對待、不松懈。以下是詳細解析:
經典出處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直譯:在事情結束時仍像開始時一樣謹慎,就不會失敗。
深層含義:無論事情進展到哪個階段,都要保持初心,避免因懈怠導緻功虧一篑。
字面解釋
持之以恒的态度
強調在長期任務中保持穩定性和專注力。例如,工作收尾階段若草率行事,可能前功盡棄(參考《松窗夢語》中張瀚拜谒王廷相的典故)。
防微杜漸的智慧
老子借此提醒人們警惕“慣性之困”——即隨着時間推移,逐漸放松對細節的把控,最終導緻失敗。
現代應用場景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或定語,例如:
近義詞與反義詞
“慎終如始”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處世哲學。它提醒人們:成功的關鍵在于對每一環節的持續重視,而非僅憑初始的熱情。這一思想在傳統文化和現代實踐中均有深遠影響,值得深入體悟與實踐。
《慎終如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像剛剛開始一樣謹慎、認真。它強調了在辦事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和認真的态度,不可驕躁懈怠。
成語《慎終如始》的部首是“心”,共有11個筆畫。
《慎終如始》出自《論語·為政》篇,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問及治理國家的要領時所提出的問題,孔子回答道:“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思是說在任何事情開始時都要謹慎小心,就能避免失敗。
《慎終如始》的繁體字是「慎終如始」。
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但《慎終如始》相對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寫法。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慎終如始」。
他在工作中一直慎終如始,從不敷衍塞責。
- 慎重、慎思、慎行、慎言、初至慎終、慎獨...
謹慎行事、小心從事、審慎、仔細、周密...
魯莽從事、輕率、粗心、無所顧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