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齊的意思、後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齊的解釋

即 北齊 。 高洋 代 東魏 稱帝,國號 齊 ,史稱 北齊 ,又稱 後齊 (公元550年-577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後齊”一詞在曆史文獻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曆史朝代:北齊的别稱

  1. 基本定義
    後齊即北齊,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方政權之一。公元550年,高洋廢黜東魏孝靜帝,建立國號為“齊”,史稱北齊,又稱後齊。

  2. 時間與疆域
    存在時間為550年至577年,共28年,定都邺城(今河北臨漳)。其疆域涵蓋今河北、山東、山西及河南北部,後被北周所滅。

  3. 政治與制度
    北齊沿襲北魏制度,但統治者多暴虐,後期政治腐敗。軍事上實行“兵農分離”,是較早脫離軍鎮制度的朝代之一。

  4. 曆代君主
    共曆6帝,包括文宣帝高洋、後主高緯等,最終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攻滅。


二、其他含義

  1. 文學創作中的虛構政權
    部分網絡文學或架空曆史作品(如)可能借用“後齊”作為虛構朝代名稱,但非真實曆史存在。

  2. 詩詞中的用法
    唐代詩人張籍的《哭元九少府》中,“醉後齊吟唱和詩”一句的“後齊”為副詞短語,意為“醉後一齊”,與朝代無關。


“後齊”通常指北齊政權,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北齊曆史,可參考《北齊書》《資治通鑒》等權威史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齊的意思

《後齊》是一個詞,指的是北朝時期的一個統治者——後齊。幾個世紀以前,中國的曆史上曾經出現過五胡十六國時期,其中之一就是齊國後裔建立的後齊政權。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後齊》的部首是“齊”,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後齊》一詞來源于中國曆史上北朝時期的政權。

繁體

繁體字“後齊”在台灣、香港等地有些人會使用,表示與“後齊”同一個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後齊》的古代漢字寫法是“後齊”,仍然表示相同的含義。

例句

《後齊》是北朝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權。

組詞

後妃齊齊哈爾、後人繼承、後悔、後果、後方、騎兵後勤、************、後期、事後、猴子後面。

近義詞

北齊、齊國、後秦、後趙。

反義詞

前齊、南梁、南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