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ment] 膠性材料幹燥後硬結成塊
(1).如膠之凝結。常喻事物不易分解。 晉 幹寶 《<晉紀>總論》:“理節則不亂,膠結則不遷。” 唐 道宣 《續高僧傳·義6*解一·法護》:“解釋膠結,每無遺滞。” 明 方孝孺 《深慮論五》:“天下之民膠結而不可解。” 康濯 《東方紅》第八章六:“ 麒麟莊 更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直到如今,村裡的戰鬥都還膠結着沒取得勝利!”
(2).指糨糊、膠等半流體幹燥後變硬黏結在一起。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膠結漢語 快速查詢。
膠結(jiāo ji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具體差異,核心指通過黏性物質使物體結合固定。以下是基于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用黏性物質将分散的物體黏合凝固成整體。
示例:混凝土中水泥漿包裹砂石,幹燥後形成堅硬結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645頁。
特指碎屑沉積物(如砂礫)通過礦物質(方解石、二氧化矽等)填充孔隙并固化形成岩石的過程。
關鍵作用:地質構造中岩石強度的形成基礎。
來源:《地質學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89頁;《工程地質手冊》(第五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8年,第202頁。
來源:《建築材料術語标準》JGJ/T 191-2009;《岩土工程基本術語标準》GB/T 50279-2014。
說明:以上内容綜合《現代漢語詞典》《地質學名詞》等權威工具書及國家标準,确保釋義的準确性與專業性。引用來源均為公開發行的紙質或标準文獻,未提供鍊接以符合要求。
膠結是一個多領域使用的術語,其含義根據語境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膠結指物質通過膠性材料黏合并硬化的過程,即半流體(如糨糊、膠水)幹燥後固結為硬塊的現象。在地質學中,特指沉積物顆粒被礦物晶體黏結形成岩石的過程。
指事物緊密相連或難以分解的狀态,如晉代文獻中“膠結則不遷”形容社會關系穩固。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地質學、日常用語及跨領域應用,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典。
懊悴擺布伴奏薄技在身柴天改物剗地常居稱孤陳玉成抽子出産大處着眼大解丹裳翻揀艮隅還官合年黃土包子會喪火家嘉賓角龍醮訴結盟金毳記曲娘子激衷蠲忿絕處逢生橘子洲空城計孔勞裈裆老資格連梃靈契流恨緑卿妙辯明台切適驅丁山階莘莘将将失格手不幹淨獸居疏蕩堂榜吐翕屠斬歪理王漿挽袖圍木橡果小死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