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盡;完畢。《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九·相逢行》:“丈人且安坐,調絲未遽央。”一本作“調絲方未央”。 晉 陶潛 《雜詩》之三:“嚴霜結野草,枯悴未遽央。” 宋 王安石 《少狂喜文章》詩:“良夜未遽央,青燈數寒更。” 元 張翥 《堂堂》詩:“謂夜未遽央,已復明星明。”
“遽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釋
“遽央”意為終盡、完畢,多用于描述事物或時間的終結狀态。例如: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常與否定詞“未”連用,強調“尚未結束”的延續感。例如:
三、單字解析
注意:現代漢語中“遽央”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引用。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遽央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的部首是辶和央,總共有11個筆畫。
遽央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是從古代文字演變而來,形狀和意義都有所改變。在古時候,遽央的寫法為遽勻央,字形較為簡單。遽勻表示急緩、迅猛的意思,央表示中心、重要的意思。隨着時間的推移,遽央這個詞逐漸演化成現在的形式。
在繁體字中,遽央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整體上與現代有一些區别。遽央在古代可能采用豎折、橫鈎等筆畫技法,整體書寫更加樸素純粹。然而,現代常用的标準字體采用了統一的筆畫規範與字形,使得漢字的書寫更加規範和簡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理解遽央的用法:
1. 最近事務繁忙,你主意要遽央。
2. 時間緊迫,我們需要遽央行動。
3. 意識到問題的緊迫性後,她遽央地加快了工作速度。
一些與遽央相關的組詞包括:遽然、遽變、遽逝、遽漸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快速、突然的意思。
遽央的一些近義詞有:驟然、急促、突然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發生得迅猛、突然。
與遽央相對的反義詞有:緩慢、遲緩、逐漸等。這些詞語表示事物的發展慢、漸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