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觀兵。謂檢閱軍隊以顯示軍威。《墨子·明鬼下》:“ 武王 以擇車百兩,虎賁之卒四百人,先庶國節窺戎,與 殷 人戰乎 牧 之野。” 孫诒讓 間诂:“窺戎即觀兵。”
“窺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uī róng,其核心含義為檢閱軍隊以展示軍威,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該詞由“窺”(暗中察看)和“戎”(軍隊、軍事)組成,字面可理解為“觀察軍隊”,實際指通過檢閱軍隊來彰顯武力威懾,類似“觀兵”之意。
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墨子·明鬼下》中的記載:“武王以擇車百兩,虎賁之卒四百人,先庶國節窺戎,與殷人戰乎牧之野。”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墨子間诂》中注釋:“窺戎即觀兵”。
單字解析
“窺戎”屬于古代軍事術語,多用于描述通過軍事檢閱展示實力的行為。
《窺戎》這個詞來源于《詩經·國風·秦風·窺井》一首中的一句:“窺戎察丈夫。”其中,“窺戎”表示觀察了解戎(指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丈夫(指男性)。
根據《康熙字典》,《窺戎》的部首為“穴”,第一筆畫為3,第二筆畫為4。
《窺戎》一詞來源于《詩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現存的詩歌總集,反映了先秦時期詩歌的風貌。
《窺戎》的繁體字為「窺戎」。
古時候《窺戎》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比有所不同,但部分字形仍然相似。古代寫法中,「窺」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用單撇表示,「戎」的上部分更像一個椎字。
1. 他通過《窺戎》一書,了解到了古代戎族的風俗習慣。 2. 他一直熱衷于窺探戰争史料,特别是關于戎族的研究。
窺視、窺探、窺伺、戎馬、戎裝、戎狄
窺視:窺望、偷窺、監視 戎狄:胡人、北方遊牧民族
窺視的反義詞是尊重、私密 戎狄的反義詞是夷狄、夷人、夷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