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蛇床 ”。亦作“虵床”。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80厘米,圓柱,具縱棱。葉三回三出式羽狀全裂,最終裂片線形。夏季開花。果實卵圓形,可入藥,稱蛇床子,有小毒,主治陽6*痿、帶下、腰酸、陰6*部濕癢等症。煎湯外洗,可治疥癬濕疹。《淮南子·氾論訓》:“夫亂人者,芎藭之與藁本也,蛇牀之與麋蕪也,此皆相似者。”《山海經·中山經》“其草多葌蘪蕪芍藥芎藭” 晉 郭璞 注:“蘪蕪似蛇牀而香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五華九實”自注:“九實者,連前實、槐實、栢實、兔絲實、女貞實、蛇床實、蔓荊實、蓼實。” 南朝 宋 鮑照 《藥奁銘》:“或繁虎杖,或亂虵床,故不世不可以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蛇床》:“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牀、蛇粟諸名。其葉似蘼蕪,故曰墻蘼。《爾雅》雲:盱,虺牀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蛇床漢語 快速查詢。
蛇床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植物學特征、文化内涵及藥用價值等方面:
蛇床(學名:Cnidium monnieri)為傘形科蛇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特點包括:
“蛇床”得名與蛇類相關:
蛇床子(幹燥果實)為傳統中藥,主要功效包括:
在傳統文化中,蛇床象征吉祥與愛情,古人将其作為祝福贈禮,寓意幸福安康與忠貞不渝。
如需完整形态描述或具體藥方配伍,可進一步查閱《中國植物志》或《中華本草》等專業文獻。
蛇床是一個成語,形容女人的床鋪。通常蛇床用來比喻放蕩不羁的女性或淫蕩的行為。
蛇床的拆分部首是虍(hū)和廣(guǎng),總共有10個筆畫。
蛇床最早出現在南朝梁·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意思是指一種用來陷害劉母的陰謀。後來,這個詞的意義逐漸演變為比喻放蕩不羁的女人。
蛇床的繁體字為蛇床。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蛇床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她被人指着鼻子罵為蛇床,丢盡了面子。
蛇床沒有常見的組詞,通常以整體形式使用。
放蕩、淫蕩、好色、婊子。
貞潔、純潔、清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