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otted pulse] 中醫指慢而間歇的脈
中醫學名詞。脈象的一種。脈搏遲緩而有不規則的間歇。《後漢書·文苑傳下·趙壹》:“ 秦越人 還 虢太子 結脈,世著其神。”
“結脈”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脈象特征
結脈指脈來遲緩且有不規則間歇(止無定數),即在緩慢的脈搏中突然出現一次停跳或提前搏動,隨後伴隨代償性間歇。其核心特點是“緩中時止,止無定數”。
病因與病機
臨床意義
“結脈”作為成語時讀作jié mài,比喻事物間聯繫緊密、不可分割,如血脈相連的關系。
例句:
“企業與員工結脈相依,共同成長。”
中醫領域的“結脈”是診斷心律失常的重要脈象,需結合其他症狀綜合判斷病因;而作為成語時,強調事物間的依存性。若需進一步了解中醫治療或具體病例分析,可參考權威醫學資料。
“結脈”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指人體或物體表面的紋絡、紋理。在生物學上,它還可以指代植物葉子表面的血管分布。
“結脈”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結”部的部首是“缶”,它是由“缶”字的變形而來,表示與容器有關的意義。而“脈”部的部首是“月”,表示與人體的血液循環有關。
拆分之後,“結脈”一共有10個筆畫。
“結脈”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相傳古時皇帝在臨朝聽政時,會用手指按照皮膚上的紋絡進行判斷,以預測吉兇。因此,“結脈”一詞便意味着皇帝的神秘預知能力。
在繁體中,“結脈”寫作“結脈”。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結脈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将“結”字的“缶”部分寫為“虍”(一種虎紋的象形)或“犬”(犬紋的象形)。而“脈”字的“月”部分也有時會寫成“肉”(表示與身體有關)。
1. 他的手掌上結脈分明,看上去非常有藝術感。
2. 這幅畫的結脈錯落有緻,給人一種很自然的美感。
組詞:脈絡、血脈、脈博。
近義詞:紋理、紋路、血管。
反義詞:散亂、雜亂、無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