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lapse quickly or imperceptibly]∶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潘嶽《悼亡詩》
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
(2) [weak]∶草葉柔弱的樣子
(1).(時間)漸漸過去。常形容時光易逝。 漢 丁廙 妻《******賦》:“時荏苒而不留,将遷靈以大行。” 晉 陶潛 《雜詩》之五:“荏苒歲月頽,此心稍已去。” 唐 韓愈 《陪杜侍禦遊湘西兩寺》詩:“旅程愧淹留,徂歲嗟荏苒。”《紅樓夢》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六:“荏苒之間快要過新年了。”
(2).蹉跎,拖延時間。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 隋文帝 嘗索 梁 陳 事跡, 察 具以所成每篇續奏,而依違荏苒,竟不絶筆。” 唐 王維 《責躬薦弟表》:“貪冒官榮,荏苒歲月。” 魯迅 《書信集·緻台靜農》:“今春拟歸省,但荏苒遂又作罷了。”
(3).輾轉遷徙。 唐 杜甫 《宿府》詩:“風塵荏苒音書絶,關塞蕭條行路難。” 明 何景明 《别王秉衡禦史》詩:“荏苒風塵千裡别,江海六年思旌旗。” 清 周亮工 《送郭去問入燕》詩:“反驚君是北行人,荏苒烽煙六載身。”
(4).形容愁苦連綿不絕。 宋 張炎 《解連環·孤雁》詞:“誰念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筝彈怨。”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楔子:“蓬蟬鬢,蹙蛾眉,愁荏苒,淚淋漓。”
(5).柔弱。 晉 傅鹹 《羽扇賦》:“體荏苒以輕弱,侔縞素於 齊 魯 。” 元 無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良辰曉霧濃,美景韶光麗,草茵輕荏苒,則他這桃李任芳菲。”參見“ 荏染 ”。
“荏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rěn rǎ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時間流逝
指時間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常形容時光易逝。例如:“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
此義項出自漢·丁廙妻《寡婦賦》:“時荏苒而不留,将遷靈以大行”。
草葉柔弱
形容草木枝葉柔軟的樣子,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部分低權威網頁提到“荏苒”有“拖延”“輾轉遷徙”等引申義,但主流文獻中未廣泛使用,建議以經典釋義為主。
《荏苒》這個詞可以指時間的流逝,也可以表示歲月的更疊。拆分部首為草(艹)和苒(水)。它的總筆畫數為12,在常用的部首字典中,草的部首是艹,苒的部首是⺿。
《荏苒》一詞源自《史記·刺客列傳》,原意是憂愁、傷感。後來,逐漸演變為指光陰飛逝,生活無常,人事如夢的意味。
繁體字中,《荏苒》分别寫作「荏」和「苒」。荏的繁體字「荵」添加了心旁作為偏旁,表示與心有關的含義。苒的繁體字為「薫」,聲旁與荏相同,而部首則變為⺾。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荏的部首是艸,苒的部首是艸。荏的古字形為「蓵」,表示一種植物的名字,與草有關。苒的古字形為「葶」,表示茅草。因此,從字形上來看,荏是一種上面有莖幹的草的形象。
以下是《荏苒》的例句:
1. 天空澄藍,白雲如織,一切風景荏苒如過眼雲煙。
2. 感歎歲月荏苒,我們都在不經意間變老了。
組詞:荏花(形容時間迅速流逝)、苒苒(形容草木生長茂盛)。
近義詞:逝去、流逝、歲月、時光。
反義詞:永恒、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