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敝邑的意思、敝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敝邑的解釋

[my country] 對本國的謙稱

寡君聞吾子将步師出于敝邑。——《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詳細解釋

(1).謙辭。稱自己的國家。《禮記·檀弓下》:“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将辱於敝邑。”《資治通鑒·周赧王四年》:“大王之威行於 山 東,敝邑恐懼。” 胡三省 注:“ 春秋 以來,列國交聘,行人率自稱其國曰敝邑。”

(2).猶言偏僻的地方。《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其敝邑,而不覿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呂延濟 注:“ 蜀 但知習其敝小都邑,不見上國,不知英雄之所行歷也。”敝,一本作“ 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敝邑”是古代漢語中的謙辭,主要用于外交或正式場合中謙稱自己的國家或屬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敝邑”由“敝”(破舊、謙稱)和“邑”(城邑、國家)組成,字面意為“破舊的小城”,引申為對自己國家的謙稱。例如《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中“寡君聞吾子将步師出于敝邑”,即用“敝邑”代指本國。

  2. 出處與文獻用例

    • 該詞多見于先秦典籍,如《左傳》《禮記》等。
    •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載:“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将辱於敝邑”,此處“敝邑”是鄭國使者對自身國家的謙稱。
    • 《吳都賦》中“習其敝邑”則指“偏僻之地”,但此用法較少見。
  3. 用法特點

    • 外交辭令:古代諸侯國交往時,使者常用“敝邑”表示自謙,體現禮節。
    • 與“上國”對應:如《吳都賦》提到“敝邑”與“上邦”對比,強調地域或地位的差異。
  4. 相關字詞

    • 類似謙稱還有“敝國”“下邑”等。
    • “邑”在古漢語中既可指都城(如《爾雅》“邑外謂之郊”),也可泛指封地。

總結來看,“敝邑”的核心含義是自謙之稱,需結合語境區分指代國家還是地域。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左傳》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敝邑是一個古老而富有意義的詞彙,它在漢語中有着特定的含義與用法。讓我們來一一了解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敝邑的拆分部首是 ⺶(心)和 ⺼(月),它的筆畫數為10畫。這一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時候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這個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并沒有大的變化。 敝邑的意思是“貧窮的城市”或者“不富裕的城邦”。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經濟不發達或者財政緊張的地方。以下是一個例句:“這個敝邑的居民生活艱苦,但依然充滿了希望和勇氣。” 除了敝邑,還可以使用一些類似的詞彙來表達相似的意思。例如,"貧困的城市"、"財政困難的地方" 和 "經濟不發達的地方" 都可以用來描述與敝邑相關的情況。 反義詞是與敝邑相對的詞彙,用來指代相反的概念。然而,對于敝邑而言,可能沒有一個确切的反義詞。因為它所描述的是一種特定的情況,而不是一個廣泛適用的概念。 總的來說,敝邑是一個富有曆史和文化背景的詞彙,它通過表達城市貧困的含義,傳遞着社會發展與經濟狀況的信息。通過了解它的含義、來源和用法,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彙。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