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觱栗的意思、觱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觱栗的解釋

(1).即觱篥。 唐 馮翊 《桂苑叢談·賞心亭》:“一日公召 陶 同遊,問及往日蘆管之事……其管絶微,每於一觱栗管中常容三管也。” 清 周亮工 《壽青溪三老序》:“乃為詩寄之,有雲:‘風緊黃雲新觱栗,月明青草舊琵琶。’”參見“ 觱篥 ”。

(2).筝的一種。長離的别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音樂·筝》:“《類山》:長離,筝名。 武夷山 謝英妃 撫長離。又長離一雲觱栗。”

(3). 宋 時對道士的俗稱。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優語》:“内宴日,參軍四筵張樂,胥輩請僉文書,參軍怒曰:‘我方聽觱栗,可少緩。’請至三四,其答如前。胥擊其首曰:‘甚事不被觱栗壞了。’蓋是俗呼黃冠為觱栗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觱栗”(bì lì)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古代樂器“筚篥”的别稱
    一種源于西域的簧管樂器,漢代傳入中原,常用于宮廷或民間音樂演奏,音色悲涼。其名稱因曆史演變有“觱篥”“筚篥”等不同寫法。

  2. 筝的别名“長離”
    在古文獻中,“觱栗”也指代一種筝類樂器,别稱“長離”,但具體形制與演奏方式記載較少。

  3. 宋代對道士的俗稱
    宋代民間曾用“觱栗”戲稱道士,可能與道士吹奏樂器的形象相關,屬于特定曆史時期的俚語用法。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觱栗(bì lì)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形容害怕或者驚恐的樣子。觱栗的部首拆分是示旁和木旁,示旁表示動作、表情,木旁表示與樹木相關。觱栗的筆畫數目是11畫。觱栗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字合并而來的。 在繁體中文中,觱栗的寫法是檳榔(bīn làng),檳榔是一種樹木的名字,同時也是檳榔果的名稱。檳榔果通常具有刺激性,人們咀嚼後會産生一種刺激感。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觱栗可以寫作“覓昴”。覓意為尋找,昴是天空中的一顆星星,寓意為人們因為驚恐而找尋避難的地方。 以下是關于觱栗的一些例句: 1. 他對突如其來的雷聲觱栗不已。 2. 女孩看到蜘蛛時,整個身體都觱栗了起來。 3. 那個小孩對陌生人感到觱栗,一直躲在父母身後。 一些與觱栗相關的組詞可以是:害怕、驚恐、畏懼。而與觱栗相反的詞可能是:勇敢、鎮定、從容。 總結一下,觱栗是一個形容害怕或驚恐樣子的詞語,它的部首拆分是示旁和木旁,有11畫。觱栗一詞源于古代漢語,也有對應的繁體漢字寫法為檳榔。在句子中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因為害怕而産生的恐懼感,也可以用來描述人們對突然情況的恐慌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