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哨兵。 夏衍 《走險記》一:“趁岸上沒有 日 寇的哨卒,一窩蜂的擠上這條長不滿三丈,闊不滿三尺的漁船去了。”
“哨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哨卒”原指軍隊中擔任警戒、巡邏任務的士兵,即哨兵。該詞由“哨”(警戒崗位)和“卒”(士兵)組合而成,強調執行警戒職能的基層人員。
在現代語境中,該詞可比喻在特定領域起監督或警示作用的人或角色。例如,在安全、管理等領域中負責風險監測的崗位或個體。
夏衍在《走險記》中寫道:“趁岸上沒有日寇的哨卒,一窩蜂擠上漁船……”(),此處直接指代敵方警戒士兵,體現其軍事場景中的原始含義。
如需查看更多用法或曆史語料,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滬江線上詞典()。
哨卒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哨”和“卒”。其中,“哨”是一個漢字,如下所示:
部首:口(kǒu)
筆畫:7畫
來源:《說文解字》對“哨”一字的解釋是“守也,城門外小卒也。”指的是在城門外擔任警戒任務的士兵,同時也用來泛指守衛哨所的人。
在繁體字中,“哨”字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哨”字維持現代寫法的基本形态,但是可能會有些微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
哨卒在寒冷的夜晚守衛城門,保障了城内居民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與“哨卒”相關的詞彙:
組詞:哨位、哨兵、哨所、哨官、哨站
近義詞:哨兵、守衛、警衛
反義詞:逃兵、懈怠、放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