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吉祥天女 。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命運、財富女神。最早見于《梨俱吠陀》。佛教将此神列為護法天神,四大天王之一 毗沙門天 之妹,有大功德于衆,故稱“功德天”。又傳說 功德天 能使人增益財寶, 黑暗女 能使人耗盡財富,二女為姐妹,常不相離。 唐 僧 鳳 《書遺文後》詩:“苦哉 黑暗女 ,樂矣 功德天 。智者俱不受,愚夫納二邊。”
以下是關于“功德天”的詳細解釋:
功德天,梵文名“摩诃室利”(Mahāśrī),意為“大吉祥”或“大功德”,是佛教二十四諸天中的重要護法神祇。其信仰起源于印度教,原為婆羅門教中的命運、財富與美麗女神“拉克希米”(Lakşmī),是毗濕奴神的妻子。佛教吸收後賦予其護法職能,并稱其為毗沙門天(四大天王之一)之妹,因“有大功德于衆”而得名。
功德天的典型形象為:
職能定位
主司財富、吉祥與福報,信衆常通過供奉祈求增益財寶、遠離貧困災禍。但佛教強調需以智慧引導福德,避免沉溺世俗欲望。
教義關聯
在《金光明經》中,其全稱為“南無第一威德成就衆事大功德天”,象征通過布施、持戒等善行積累福德資糧,為修行解脫奠定基礎。同時,她與“黑暗女”(象征財富消耗)為姐妹,隱喻福禍相依的因果觀。
果位争議
部分經典稱其為初地菩薩,但《金光明經文句》等文獻指出其已證“摩诃薩”(大菩薩)果位,能助修行者速成菩提。
以上内容綜合了佛教經典、形象學及跨文化演變,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梨俱吠陀》《金光明經》等文獻來源。
功德天是一個成語,意指做好事積下的無量功德,得到的加持和保佑。
功:工(工字旁)+ 力(力字旁),部首為力,總筆畫數為5。
德:彳(彳字底)+ 思(心字底)+ 彳(彳字底),部首為彳,總筆畫數為8。
天:大(大字旁)+ 小(小字垂)+ 大(大字旁),部首為大,總筆畫數為4。
《功德天》一詞起源于佛教中的理念。在佛教中,人們認為通過做善事能夠積累功德,這些功德會得到諸佛菩薩的庇佑和加持。
功德天的繁體字為「功德天」。
在古時候,「功德天」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1. 她一生行善積德,被譽為功德天女。
2. 孩子們樂于幫助他人,他們是我們社區的小功德天。
善德、功德無量、功德圓滿、德行、天助、德高望重。
善果、善行、善因、積德、福德。
惡果、惡行、惡因、積惡、罪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