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國的意思、清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國的解釋

稱 清 朝統治時的 中國 。 清 末多用之。 清 馮桂芬 《制洋器議》:“我 大清國 北自 興安嶺 ,南自 厓州 ,距四十三度,計萬七百餘裡。”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上野 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确也像绯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 清國 留學生’的‘速成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清國”是曆史上對清朝統治時期中國的稱謂,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清國”專指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1636–1912年)統治時期的國家政權。這一稱謂在清末文獻和對外交往中廣泛使用,例如魯迅《藤野先生》中提到的“清國留學生”。

二、曆史背景

  1. 政權建立

    •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 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統一全國,成為繼明朝之後的正統王朝。
  2. 疆域與統治

    • 鼎盛時期疆域西至蔥嶺,北至西伯利亞,南達南沙群島,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基礎。
    • 實行滿漢分治,但通過康乾盛世(1661–1796年)實現多民族國家整合。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清末官方文書、條約(如《馬關條約》稱“大清國”)及文人著作中常見。
  2. 國際交往:19世紀後,西方列強與清朝籤訂不平等條約時多使用“清國”作為外交稱謂。
  3. 文學引用:魯迅等近代作家通過“清國”一詞反映清末社會面貌。

四、其他含義

個别文獻(如)提及春秋時期的“清國”,但此說缺乏權威史料支持,主流曆史學界普遍認為“清國”特指清朝。

五、總結

“清國”是清朝(1636–1912年)的國號簡稱,承載了中國從封建鼎盛到近代屈辱的曆史記憶。其曆史脈絡可通過關鍵事件(如三藩之亂、鴉片戰争)進一步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清國

「清國」是指清朝所統治的國家。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1644年至1912年,約持續268年。清國也是清朝的正式名稱。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清國」的「清」字,拆分部首是「氵」和「青」,總共有10個筆畫;而「國」字的部首是「囗」,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

「清國」一詞的來源不僅僅是指清朝時期中國的名稱,而且也指清朝的領土範圍,即整個中國。當時的人們用「清國」來代表整個國家和王朝。

繁體

「清國」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淸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清國」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但含義相同。例如,在漢文化早期,「國」字的寫法可能是「國」。

例句

1. 清國統治下的中國經曆了許多變革和挑戰。

2. 清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清國的統治者。

組詞

清國可以組成許多相關的詞彙,例如:

1. 清朝

2. 清帝

3. 清政府

4. 清制

近義詞

與「清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清朝

2. 大清

3. 湄洲

反義詞

與「清國」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因為************是清朝之後的中國政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