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橫目的意思、橫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橫目的解釋

(1).《莊子·天地》:“夫子無意於橫目之民乎?願聞聖治。” 成玄英 疏:“五行之内,唯民橫目。”後以“橫目”指人民,百姓。 前蜀 韋莊 《小将張彥射虎歌》:“海内昔年狎太平,橫目穰穰何峥嶸。” 宋 陸遊 《寓歎》詩:“虛名但可欺橫目,薄俗何時復結繩。”

(2).猶怒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隸橫目相仇,言詞兇謾。” 郭沫若 《前茅·哀時古調》詩之三:“羨煞人,黃金印,順口說合縱,橫目說連衡。”

(3).數字四的隱語。目字,橫則為“四”。《晉書·五行志中》:“ 武帝 太康 三年平 吳 後, 江 南童謡曰:‘局縮肉,數橫目,中國當敗 吳 當復。’……案‘橫目’者‘四’字,自 吳 亡至 元帝 興幾四十年。”

(4).草名。即鼓筝草。《爾雅·釋草》:“傅,橫目。” 郭璞 注:“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筝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橫目”一詞在中文中有多個含義,以下是根據古典文獻和現代解釋的綜合梳理:

1.指代百姓或人民

源自《莊子·天地》:“夫子無意於橫目之民乎?”。因人的眼睛橫向而生,故以“橫目”代稱人類,後演化為百姓的泛稱。例如唐代韋莊《小将張彥射虎歌》中的“橫目穰穰何峥嶸”,宋代陸遊《寓歎》中的“虛名但可欺橫目”均為此意。


2.表示怒目而視

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連瑣》中“隸橫目相仇”,郭沫若《哀時古調》中“橫目說連衡”,均以“橫目”形容憤怒瞪視的神态。


3.數字“四”的隱語

“目”字橫寫為“四”,故在隱語中代指數字四。如《晉書·五行志》記載的童謠“數橫目”,暗示吳國滅亡後四十年複興。


4.草名(較少見)

指鼓筝草,見于《HttpCN詞典》等工具書,但用例較少。


“橫目”的詞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集中于百姓、怒目、數字隱語三類。古典文獻中的引用是其核心依據,其他含義(如草名)則屬邊緣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橫目

橫目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向橫處睜着眼睛,形容目光兇惡、威嚴或憤怒的表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橫目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左)和目(右),總共有8畫。

來源:《橫目》一詞最早見于《史記·韓嬰列傳》:“丞相鉗制不肯許,兩輔橫目視之,将以攻三面。”這裡的“橫目”指的是丞相不滿或憤怒的眼神,形容丞相的反對态度堅決且威嚴。

繁體:橫目(在繁體字中,橫字的“記憶部件”變為了“木”,相對簡化了)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橫目的寫法為“橫目”,即蓋有一個木部在上方。

例句:他向我橫目一眼,我不敢再多說一句話。

組詞:橫目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橫眉冷對、橫批、橫刀立馬等。

近義詞:目光兇狠、怒目、瞪眼等。

反義詞:溫和、和善、柔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