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賢書的意思、登賢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賢書的解釋

科舉時代稱鄉試中式為登賢書。 明 袁宏道 《壽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 獻夫 高才,早有文譽,而其登賢書也,乃在強仕之後。”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吳京丞》:“ 錢塘 吳西谷 京丞 清鵬 ,於 嘉慶 丙子登賢書。”《花月痕》第五一回:“餘死友 東越 韋公 瑩 ,字 癡珠 ,弱冠登賢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登賢書"是源自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固定詞組,其核心含義指通過鄉試考取舉人資格。該詞由"登"(記載、登記)和"賢書"(舉薦賢能的文書)構成,字面可解作"被記載于舉薦賢能的名冊"。

從漢語發展史來看,該詞具有雙重語義維度:

  1. 科舉制度本義:特指明清時期通過省級鄉試的士子,其姓名被登記造冊呈送吏部,由此獲得舉人功名。《明史·選舉志》載:"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試,中式者為舉人"。
  2. 引申社會意義:後擴展指代取得功名或社會認可,如《儒林外史》第七回"範學道視學報師恩"中,即以"登賢書"喻指科舉成功。

該詞彙在當代漢語中仍具生命力,多用于文學創作和曆史叙述,承載着中國傳統人才選拔制度的記憶。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明确标注其曆史語用特征,強調與科舉制度的直接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登賢書”是科舉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科舉時代通過鄉試考試并中式的行為。鄉試是明清時期每三年在各省舉行的省級考試,考中者稱為“舉人”,即“登賢書”的實質意義。

  2. 詞源考據
    “賢書”一詞最早源于《周禮·地官·鄉大夫》中“獻賢能之書于王”的記載,本指舉薦賢能的名單,後演變為科舉考試中式的名榜。明代袁宏道在《壽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中曾用此詞描述舉人身份,如“獻夫高才……登賢書也,乃在強仕之後”。

  3. 曆史用例
    清代文獻中頻繁出現該詞,例如陸以湉《冷廬雜識》記載嘉慶年間吳清鵬“登賢書”,《花月痕》第五十一回也提到“弱冠登賢書”的表述,均印證其作為舉人身份的代稱。

  4. 延伸說明
    鄉試中式者雖未直接獲得官職,但已具備參加會試的資格,社會地位顯著提升,因此“登賢書”在古代文人語境中具有重要象征意義。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古籍文獻等權威來源(),若需了解具體古籍原文,可參考《周禮》《冷廬雜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壁江山步量誠貞熾結櫥窗次且竄附怠慠定案惰行渡頭笃瘵鄂衾蕃渥發生風釜中魚概貌攻诋公旗鴻延滑菜畫境鹄版隳裂監行交蓋矯作經亘九冥爵踴開炮酷殺流湎劉三姐馬士蘑菇末秋貧栖牽混清通窮本啟全軟胎三戶謠三賢散職山桐子仕家宋椠桃印天朝天打雷劈提孩趧赽同力鳥通幔媮生望郎污隆陷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