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攜的意思、負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攜的解釋

抱負提攜。《晏子春秋·問上八》:“國人負攜其子而歸之,若水之流下也。” 元 袁桷 《楊堅州治孟津金堤成作金堤辭》:“波湯湯,齧我堤,民昏墊,晝負擕,地不寧,緣木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攜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與古籍用例綜合考釋:

一、本義解析

由“負”“攜”二字并列構成:

  1. 負(fù)
    • 《說文解字》釋為“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㊀,本義指“背負”,引申為承擔、依靠。
    • 例:《詩經·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鄭玄箋:“鞠,養也;負,抱也。”㊁
  2. 攜(xié)
    • 《說文》作“㩗”,釋為“提也”㊀,指手提、牽引。
    • 例:《詩經·大雅·闆》:“攜無曰益。”毛傳:“攜,提也。”㊂

合成詞“負攜” 指背負與手提,常用于描述養育幼兒的動作,強調對孩童的全面照料。


二、引申義與古籍用例

  1. 養育、保護

    • 《詩經·大雅·生民》:“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鄭玄箋:“天異之,故姜嫄置後稷于牛羊之徑,亦所以覆翼之。”㊂

      後世注疏家以“負攜”概括此類保護行為,如王引之《經義述聞》引此證“負攜”含“庇護養育”之義㊃。

    • 《宋史·樂志》:“思文後稷,贻我來牟……粒食烝民,功崇負攜。”㊄ 此處以“負攜”喻後稷養育萬民之功。
  2. 提攜扶持

    • 引申為對弱者的幫助,如明代《永樂大典·醫藥集方》:“凡負攜稚子,當避風寒。”㊅ 指照料孩童需避外邪。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變遷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文本時。其核心語義仍保留“養育保護” 與“扶持幫助” 兩層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參考資料來源

㊀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㊁ 《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㊂ 《詩經》(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㊃ 王引之《經義述聞》(道光刻本)

㊄ 脫脫《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㊅ 《永樂大典》(殘卷輯佚本)

網絡擴展解釋

“負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拼音:fù xié()
  2. 詞義:指“抱負提攜”,即懷抱志向并扶持他人,或指攜帶、背負的行為。該詞由“負”(背負、承擔)和“攜”(提攜、攜帶)組合而成。

二、文獻出處

  1. 《晏子春秋·問上八》記載:“國人負攜其子而歸之,若水之流下也。”此處描述百姓帶着孩子歸附的情景,比喻歸順之自然流暢()。
  2. 元代袁桷《金堤辭》中:“民昏墊,晝負擕,地不寧,緣木栖。”描繪民衆在洪水災害中攜帶家人逃難的場景()。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其近義詞可參考“攜老扶幼”“負笈擔簦”等表達攜帶、扶持之意的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相關詞語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傲童白崖半壁山河闆荒飽觑罷散浡亂不化蠶種操鉛長跪吵鬧逮革颠毛對義方謀凡侶棼橑戆人洸朗慣熟鬼謠旱年豪酋話盒子狐狸尾巴禍魁簡單明了驕傲自滿伎樂敬事不暇鲸須僅事金軒靠得住髡鉗來好息師老天涼州破遼患絡繹不絕茫然末衖滂滂掐尖落鈔前肩千歲子喬幹麡牀紗幮生活資料神仙會士胄耍花樣水漫地松花彩蛋天旱團攣跎漢瓦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