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懼。《三國志·蜀志·蔣琬傳》:“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北齊書·文宣帝紀》:“自皇太後諸王及内外勳舊,愁懼危悚,計無所出。”
“危悚”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ēi sǒng,其核心含義為“危懼”,即因危險或危機而感到恐懼、憂慮。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古籍用例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境,可描述個人或群體面對危險時的心理狀态,如“局勢危悚”“危悚不安”。
若需進一步了解“危”和“悚”的單獨釋義,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
"危悚"這個詞源于漢語,用于形容使人感到危險和恐懼的事物或情感。
拆分部首及筆畫:危(丿一十)+悚(心忄一十一)。危的部首是丿,悚的部首是心,兩個字共計13畫。
來源:在現代漢語中,危悚常用于形容驚險、恐怖的情感和事件。這個詞既可以形容小說、電影、音樂等作品中營造的緊張、恐怖的氛圍,也可以形容真實生活中所遭遇的令人驚恐的事件。
繁體:《危悚》在繁體字中寫作「危悚」。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危悚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并沒有記錄下來,故無法給出确切的答案。
例句:
1. 這部恐怖電影真是太危悚了,讓人觀看時心跳不已。
2. 他的經曆如此危悚,每次提起都讓人毛骨悚然。
組詞:危機、悚怖、危險、悚然。
近義詞:恐怖、驚悚、不安。
反義詞:安全、甯靜、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