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賞的趣味相投合。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字以訓正,義以理宣,而 晉 末篇章,依希其旨,始有賞際奇至之言,終無撫叩酬即之語。” 周振甫 注:“賞際,欣賞的際會,欣賞的遇合,意見一緻。”
"賞際"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典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學批評領域,其核心含義指在鑒賞文學作品時,對其中深層次意蘊、境界或微妙關系的領會與把握。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合成詞"賞際":指在鑒賞過程中,捕捉并領悟作品内在的意蘊關聯、精神境界或言外之旨,強調審美主體對客體深層美感的直覺性把握。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見于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诠賦》:
"延壽《靈光》,含飛動之勢;何晏《景福》,
秀雅之詞。此其大較也。及仲宣靡密,發端必遒;偉長博通,時逢壯采;太沖、安仁,策勳于鴻規;士衡、子安,底績于流制;景純绮巧,缛理有餘;彥伯梗概,情韻不匮:亦魏、晉之賦首也。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麗詞雅義,符采相勝,如組織之品朱紫,畫繪之著玄黃。文雖新而有質,色雖糅而有本:此立賦之大體也。然逐末之俦,蔑棄其本,雖讀千賦,愈惑體要。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貴風軌,莫益勸戒。此揚子所以追悔于雕蟲,贻诮于霧縠者也。
贊曰∶賦自《詩》出,分歧異派。寫物圖貌,蔚似雕畫。抑滞必揚,言庸無隘。風歸麗則,辭剪荑稗。"
其中雖未直接出現"賞際"一詞,但劉勰強調賦作需"符采相勝"(文采與内涵統一),反對"繁華損枝,膏腴害骨"(形式淹沒内容),實際指向創作者與鑒賞者均需把握文意與形式的深層關聯。後世學者如清代紀昀、黃叔琳等注疏中,常以"賞際"概括這種對作品内在脈絡的審美洞察。
"賞際":指欣賞而有所領會。
例:清人評詩常用"賞其際"指對詩境轉折或意脈銜接的體悟。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10卷 第12頁。
"賞際"即"鑒賞的際會",強調讀者與作品精神交彙的瞬間,是對"隱秀""神思"等美學範疇的實踐性呼應。
來源:中華書局,2004年,第318頁。
王運熙在《文心雕龍探索》中指出:
"'賞際'的本質是超越文字表象,捕捉'文外之重旨'(《隱秀》),與'知音'理論一脈相承,要求批評者具備'深識鑒奧'的能力。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修訂版,第102頁。
“賞際”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如下:
自然景觀的欣賞
由“賞”(欣賞)和“際”(界限)組成,字面指在美景的邊界處駐足觀賞,引申為沉浸于自然風光中的愉悅體驗。常用于描述旅遊、登山等場景中人與景色的互動。
趣味相投的共鳴
出自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指瑕》,指對藝術或事物的欣賞趣味相契合,強調人與人之間審美的一緻性。例如晉代文學評論中提到的“賞際奇至之言”,即觀點相合的評論。
使用區分:
暗室不欺百滾剝蔥貶绌避護踣鐵癡兒呆女次非颠毛種種貂珠繁木費心勞力封胡遏末風聲賤人副榜父國鋼鐵海蜃漢臯珠豪勇橫加弧圈绛采健身操镌行倔彊楷式渴見老蟇了辯良醖理刑馬克梅槐密拆密栗冥宅暮子拿架子偏枯飄英平通破米糟糠奇鸧且不說輕資欽味凄其祁奚之舉榮榮埽夷生騎獅兒數值歎伏讨功退殿五禽言無私之光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