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市蜃樓。常比喻虛無缥缈的事物。 宋 唐藝孫 《天香·龍涎香》詞:“海蜃樓高,仙娥鈿小,縹緲結成心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浙遊日記》:“其上嵌空紛綸,復闢一竇,幻片海蜃狀。” 周詠 《秋懷》詩之六:“烹狗藏弓事可哀,看他海蜃結樓臺。”
“海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強調事物的虛幻性或短暫性。例如:“他的理想如海蜃般美麗,卻難以觸及。”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詳細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海蜃》是指一種自然現象,也被稱為海市蜃樓。它指的是在海上或沙漠上出現的一種光學幻象,通常表現為看起來像是城市、樓房、人物或物體在水面或沙漠上方浮現。這種現象常出現在氣溫、濕度和大氣層壓力的特定條件下,通過折射和折射現象在大氣中形成。
《海蜃》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分别是「海」和「蜃」。其中,「海」是由「水」和「母」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9;「蜃」是由「蟲」和「心」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1。
《海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古代,人們觀察到海上出現的這種幻象現象,形象地形容為「海蜃」。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仍然保留,并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蜃」字的寫法為「蜃」。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蜃」字可以寫成「蜃」,其中「蜃」的寫法更接近于現代繁體字的樣式。
1. 這是一幅畫家用水彩描繪的海蜃圖。
2. 我們在海邊看到了一個神奇的海蜃。
1. 海市蜃樓
2. 海景蜃樓
3. 蜃影
4. 自然幻象
1. 鏡花水月
2. 虛幻景象
3. 幻覺
4. 形象幻化
1. 真實景象
2. 實際存在
3. 真實影像
4. 實在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