埽夷的意思、埽夷的詳細解釋
埽夷的解釋
掃蕩夷滅。《後漢書·袁紹傳》:“幕府董統鷹揚,埽夷兇逆。”
詞語分解
- 埽的解釋 埽 à 治河時用來護堤堵口的器材,用樹枝、秫稭、石頭等捆紮而成。 用秫稭修成的堤壩或護堤。 埽 ǎ 古同“掃”,打掃。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 夷的解釋 夷 í 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東夷。九夷(古時稱東夷有九種)。 中國舊時指外國或外國的:華夷雜處(?)。 平,平坦,平安:化險為夷。 弄平:夷為平地。 消滅:夷滅。族夷(誅殺犯罪者家族)。 等輩:“諸
專業解析
“埽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構詞和語境角度解析。
- “埽”(sào/sǎo)本義指用竹木、秫稭、石塊等材料捆紮而成的護岸或堵水設施,常見于古代水利工程,如《宋史·河渠志》記載“凡伐蘆荻謂之芟,伐山木榆柳枝葉謂之梢,辮竹糾芟為索謂之埽”。
- “夷”(yí)本義為平坦、鏟平,如《老子》中“大道甚夷”,亦引申為治理、平定,或代指東方部族。
- “埽夷”組合後,可理解為“通過水利工程(埽)治理河道,使土地恢複平坦(夷)”,或指“以埽工消除水患、平定災害”的行為。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中對治河技術的描述,如《中國水利史》提到埽工在黃河防洪中的應用。
因“埽夷”屬生僻詞,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單獨收錄,其釋義需結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及水利史專著綜合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埽夷”一詞在現有文獻和權威詞典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為生僻詞或存在拼寫誤差。結合搜索結果,推測您可能想了解以下兩個相近詞彙:
1.芟夷(shān yí)
含義:
- 除草/刈除:原指農作時清除雜草,如《左傳》中“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
- 裁減/删削:引申為對文字或事物的精簡,如《尚書》序言提到“芟夷煩亂,翦截浮辭”。
- 鏟除/殺戮:用于描述暴力清除異己,如南朝《世說新語》記載“芟夷朝臣”。
2.堣夷(yú yí)
含義:
- 古地名:見于《史記·夏本紀》,位于冀州暘谷,與古代天文觀測相關。
- 代指日本:因地處東方海濱,後世借指日本,如章炳麟文中“堣夷不庭”。
建議
若您确認“埽夷”為特定術語,可能需要核查古籍或專業辭書(如《漢語大詞典》)。若需進一步分析,請提供更多上下文或确認詞彙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寶界跋涉山川邊荒搏影采蘋場磙出自忖留大本大宗等身圖登儀钿合金钗地市短狐惇序二丑方弓封纏富盛擱開工拙桂苑海龍王換羣鵝金花燭金章玉句急轉匡子冷噤令出如山廪廪樓心律座懞漢猛然蜜漿銘款摩窣男裝内外有别廿二史破陷清純丘螾三元節殺鷄取卵商場杓口士習窣雲邆赕天維踢秃拖油瓶委順五夜元宵翔鸾舞鳳小楷哮啕宵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