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功的意思、讨功的詳細解釋
讨功的解釋
邀功。 清 陳天華 《猛回頭》:“那人家的子孫,若是有一半倒要幫這個強盜,把自己的親兄弟殺害了,到那強盜處讨功,這還算得一個人呢?”《文彙月刊》1984年第9期:“另一位青年飛步去接,(鴨蛋)剛好滾在他的手裡,他嘻笑着向胖子讨功。”
詞語分解
- 讨的解釋 讨 (討) ǎ 查究,處治:檢讨。 征伐,發動攻擊:讨伐。聲讨(宣布罪行而加以抨擊)。 研究,推求:研讨。探讨。 索取:讨還(俷 )。 求,請求:讨教(刼 )。讨饒。 惹:讨厭。讨人喜歡。 娶:讨老婆
- 功的解釋 功 ō 勞績,成績,與“過”相對:功勳。功績。論功行賞。徒勞無功。功德無量(刵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虧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物理學上指用力使物體
專業解析
"讨功"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書面或古雅的表達,其含義主要有以下兩個層面:
1. 邀功;請求獎賞
- 釋義: 指向他人(通常是上級或權威)陳述自己的功勞或貢獻,以期得到獎賞、認可或提拔。
- 核心含義: 強調主動地、帶有目的性地展示自己的功勞。
- 用法: 常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暗示行為者過于急切地追求回報或炫耀功勞。
- 例句:
- 他剛完成一點小事就急忙向上級讨功。
- 此人慣于在領導面前讨功請賞。
- 參考來源: 此釋義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收錄,常與“請賞”連用為“讨功請賞”。其核心概念“邀功”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中也有明确解釋。
2. 導緻功勞被削弱或抵消
- 釋義: 指因某種行為或因素,使得原本的功勞、功績受到質疑、減損或變得無效。這裡的“讨”取其古義“招緻”、“引來”。
- 核心含義: 強調功勞因自身或外界原因而受損。
- 用法: 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相對較低,更偏重于古語或特定語境。
- 例句: (此義項較罕見,需構造語境)
- 他本有大功,卻因貪財受賄而讨功,最終功過相抵。
- 此役雖勝,然士卒傷亡過重,恐有讨功之嫌。(此用法仿古)
- 參考來源: 此義項源于對“讨”字古義的引申。“讨”在古漢語中有“征伐”、“誅戮”、“治理”、“探索”、“索取”等多種含義,其中“招緻(某種結果)”是其重要義項之一(見《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将“讨”理解為“招緻”,與“功”結合,自然引申出“招緻功勞受損”的含義。雖然此義項在現代大型辭書中可能不作為獨立詞條列出,但在分析古文或特定語境時是成立的,符合漢語詞彙的構成邏輯和曆史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讨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基本含義
“讨功”指主動向他人索取功勞或贊譽,帶有“邀功”之意。通常用于描述通過某種行為(尤其是帶有目的性或誇張色彩)來彰顯自己的貢獻。
2.引證解釋
- 清代陳天華在《猛回頭》中舉例:“若子孫幫強盜殺害親兄弟,并向強盜處讨功,這還算人嗎?”,此處諷刺了為私利出賣親族、刻意表現功勞的行為。
- 現代例句如:“青年接住鴨蛋後嘻笑着向胖子讨功”(《文彙月刊》1984年),凸顯了通過具體行動索取認可的場景。
3.使用場景與情感色彩
- 語境:多用于貶義或中性描述,常見于批判性文本或口語中對他人的揶揄。
- 情感傾向:暗含對“刻意表現”或“過度索譽”的不認同,如例句中批判叛族行為或調侃青年邀功的舉動。
4.近義詞與關聯詞
總結來看,“讨功”強調通過主動行為索取功勞,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褒貶色彩。這一詞彙在曆史和現代文本中均有應用,多用于批判或諷刺性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棒打鴛鴦跰跰迸階别籍異財壁中叟采鱗長挑宸恩除穢布新辭醴大槐宮打胡哨黛耒擔驚忍怕丹蕖帝韶繁巨豐功橄榄香高隆寡仇海男子還旋浩浩洪水猛獸咶噪呼衍夾棒郊射甲卒嗟稱記錄片,紀錄片景仰經藝累載連春曆久彌堅栗木綿旋密雨抹骨牌内廠篇簡骈祉裒會歉弊七大八裘領全額聖人窟史館拾餘唾衰老四季歌缇鑰溫藹仙伎仙人觀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