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風吹拂着兵器上的裝飾物。《文選·左思<魏都賦>》:“弓珧解檠,矛鋋飄英。” 劉良 注:“矛鋋皆兵器,為風飄其英,英,旗飾也。”
(2).在風中搖曳的花枝。 清 厲鹗 《泛舟河渚取道田間尋梅花泉》詩:“觱沸素漚發,皎若飄英繁。”
“飄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不同語境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如下:
風吹拂兵器上的裝飾物
源自《文選·左思<魏都賦>》:“弓珧解檠,矛鋋飄英。”劉良注:“矛鋋皆兵器,為風飄其英,英,旗飾也。”
此處的“英”指兵器上的裝飾(如旗幟、流蘇等),形容風吹動時裝飾物飄動的場景,多用于描寫戰争或儀仗場面。
在風中搖曳的花枝
例如清代厲鹗《泛舟河渚取道田間尋梅花泉》詩:“觱沸素漚發,皎若飄英繁。”
這裡的“英”指花朵或花枝,描繪花隨風搖曳的動态美感,常見于古典詩詞中的自然景物描寫。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飄英”可比喻“才華出衆、文采飛揚的人”。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當代對字面含義的引申解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17444頁的掃描版記錄。
飄英是一個多義詞,既可以指代一個人名,也可以代表一種審美情趣。拆分部首為風(風揚起)和英(才華出衆);筆畫共有14畫。
飄英一詞最早的出現是在古代詩詞中,用來形容文人雅士飄逸出塵、才華橫溢。後來逐漸成為文學評論中的專用詞彙,用以稱贊才情出色的文人。
飄英(繁體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飄英(古字形),具有古樸的韻味。
1. 他的才華使他成為那個時代真正的飄英。
2. 這位作家的作品仿佛是飄英而下的雨點,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
飄英者、飄英飛揚、飄英絮語、飄英遠世、飄英之風
風華絕代、才子佳人、龍飛鳳舞、超然出塵
庸庸碌碌、無能之輩、平庸無奇、凡夫俗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