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爾雅·釋鳥》:“雉之暮子爲鷚”。 邢昺 疏:“鷚,是雉晚生之子名也”。後稱老年所生之兒為“暮子”。 宋 王明清 《揮麈馀話》卷二:“ 王仲薿 ,字 豐父 , 岐公 暮子,有風采,善詞翰,四六尤工。”
暮子
拼音:mù zǐ
釋義:指年老時所生的子女。
字義溯源:
組合為“暮子”,特指父母年老時生育的孩子。
文化背景:
古代醫療條件有限,高齡生育較為罕見,故“暮子”一詞隱含“老來得子”的珍視之意,亦暗含對父母年邁仍育兒的感慨。
同源詞彙: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08頁:
“暮子:年老時所生之子女。”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3210-7。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
“暮,喻年老;暮子即老來所得之子。”
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鍊接),具體見于“漢語辭書數據庫”。
古文:
《聊齋志異·聶小倩》:“甯以暮子,弱冠而孤。”
(注:此處“暮子”指甯采臣為父親年老時所生。)
現代語境:
“張家夫婦年近五十喜得暮子,鄰裡皆稱奇。”
參考資料
“暮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來源可通過以下五個方面詳細解釋:
詞源與基本定義
該詞最早出自《爾雅·釋鳥》中的記載:“雉之暮子為鷚”,指雉(野雞)在晚年生下的幼鳥,稱為“鷚”。後引申為人類老年所生的孩子,即“暮子”。
引申含義
古代文獻中常用來形容父母年老時生育的子女,例如宋代王明清在《揮麈馀話》中提到“王仲薿,字豐父,岐公暮子”,意為王仲薿是父親晚年所生的兒子。
字義拆分
現代用法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作品中。部分人可能将其用于姓名,寓意“晚年所得”或“珍貴的孩子”。
相關擴展
類似表達還有“老來子”“晚生子”等,均強調父母高齡生育的背景。需注意,古代社會對“暮子”可能存在特殊情感,既有“得之不易”的珍視,也可能隱含對生育年齡的隱憂。
以上信息綜合了《爾雅》經典注解、宋代實例及現代語言演變,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證,來源中的原文。
鳌峰昌濮撐距承孫馳瞻創世鋤耧慈氏大遠釣灘獨白發孚反對派發越飛掣沸動非刑奮勇前進浮花浪蕊跟衣橫急赫戯宏深溷軒禍殃鑒湖潔悄絶路濬距開通窠阙狼奔豕突壘城龍性沒頭告示彌廣南诏畫卷内應烹滅偏褊辟奠千急青樓毬衣荃荪全一衢塗上記善馭勝敗兵家之常十夫史談手文輸卒四賦太平梯鐵豸退股忘念無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