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楷式的意思、楷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楷式的解釋

法則,典範。《老子》:“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昔夫子修《春秋》, 吳 楚 稱王而仍曰子,此則褒貶之大體,為前修之楷式也。”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學七言古詩者,當以 唐 代為楷式。”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九章》:“光明磊落的先賢呵,你們是我的楷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楷式”是漢語中具有典範意義的複合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其核心含義指可供效仿的規範或标準。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楷”本義為法式、模範,“式”指樣式、規則,二者組合後形成偏正結構,強調具有示範性的行為準則或藝術範式。

從應用領域看,該詞多用于三個方面:

  1. 行為規範:如《後漢書·張衡傳》載“恂恂善導,使民日遷善遠罪而不知,此儒家之楷式也”,指儒家教化體系的社會規範;
  2. 藝術标準:書畫理論中特指楷書筆法,如唐代張懷瓘《書斷》稱鐘繇“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可為楷式”;
  3. 制度典範:宋代類書《太平禦覽》引《三輔決錄》描述漢代官制“立為楷式,後世遵行”。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降低,但在學術論述中仍保留“典範模式”的引申義,如語言學領域指特定語法結構的标準範式。需注意與“楷書”“格式”等近義詞區分:“楷式”更強調權威性和示範性,而非單純形式或字體概念。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楷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義

“楷式”指法則、典範或标準樣式,常用于形容規範化的模闆或值得效仿的榜樣。例如《老子》提到“知此兩者亦楷式”,強調其作為治國之道的準則。

二、詞源與發展

  1. 古籍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老子》,并被後世文獻沿用。如唐代劉知幾《史通》以《春秋》為“前修之楷式”,清代沈德潛主張學古詩“以唐代為楷式”。
  2. 字形構成:
    “楷”本義為法式、模範(如“楷模”“楷則”),後衍生出楷書等含義;“式”指格式、規範,合稱強調典範意義。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楷模”“典範”“範式”等。在具體應用中,如“楷式昭備”(形容規範完備)、“楷式玄德”(指深遠的道德準則)等。

五、例句參考

  1. 老君作範,唯孝唯忠……治國治家,常然楷式。
  2. 學七言古詩者,當以唐代為楷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老子》《史通》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乂八寸策寶迹包心菜敝腸避強擊弱辍味初戰村務女道君大雁塔疊躍東海黃公敦厖風瀟雨晦管情取古恠好合合落兒合宅紅口白牙化通恢燿胡羅惹阍豎腳鈎嘉祥假钺解結集解近世局僚枯槁魁梧困人括囊枥骥六馬仰秣隆隆陸畜密而不宣目耗挐攫漂沛蹼辣乾行丘樹深圳特區事驗松紋坦平鐵角痛貶讬骥瑕玼銜橜獻替鹹鹽寫手燮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