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似薔薇的樹。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上:“叢有似薔薇而異其花,葉稍大者,時人謂之枚櫰,實語訛強名也,當呼為梅槐,在灰部韻,音回……玫瑰,瑰亦音回。案《江陵記》雲:‘ 洪亭村 下有梅槐樹,嘗因梅與槐合生,遂以名之’今似薔薇者,得非分枝條而演胤哉?”
“梅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一種形态類似薔薇的植物。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梅槐(拼音:méi huái)是一種與薔薇科植物相近的樹木,其花朵和葉片形态類似薔薇,但花葉略大。根據唐代李匡乂的《資暇集》記載,梅槐最初因發音訛誤被稱為“枚櫰”,後修正為“梅槐”,屬灰部韻,讀音為“回”(與“玫瑰”的“瑰”同音)。
名稱來源與記載
該名稱源自梅樹與槐樹的合生現象。據《江陵記》描述,洪亭村曾有梅樹與槐樹共生,後枝條演化成獨立樹種,故得名“梅槐”。這一名稱既反映其植物學特征,也包含曆史語言演變的痕迹。
植物特征
梅槐的枝葉叢生,花形似薔薇,葉片較薔薇稍大,屬于觀賞性較強的植物。現代部分資料提到其花朵可鮮食或幹制,但這一用途多見于民間說法,未明确見于權威植物學記載。
拓展說明
需注意,“梅槐”與“槐花”功效(如清熱解毒、降血壓等)的描述常出現混淆。實際上,傳統文獻中“梅槐”主要指樹木本身,相關藥用記載多屬現代引申,建議結合專業資料進一步考證。
若需了解梅槐的植物分類或具體生态特征,可參考《中國植物志》等權威資料。
梅槐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梅花與槐樹的結合。這個詞的意思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正好是槐樹的枝條上。
梅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艹”,部首分别表示木材或樹木和植物。筆畫一共有13畫,表示寫這個詞需要連續劃13畫。
梅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在古代的詩詞中,梅花和槐樹分别被稱為清雅和悠閑的象征。梅花通常象征純潔和堅韌,而槐樹被贊美為親民、樸實和寬容。因此,将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梅槐這個詞彙。
在繁體字中,梅槐的寫法是「梅槐」,整體保持不變,隻是字形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過去,漢字的結構和形狀更加繁複,字體也不規範。因此,當代的梅槐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盡管這種變化,梅槐的内涵和意義仍然保持一緻。
1. 聽聞近村梅槐已開,盛夏之際仍散發陣陣幽香。
2. 我喜歡在梅花盛開的時候,沐浴在槐樹下的清涼之中。
梅花、槐樹、梅雨、槐花、梅園、槐梢等。
槐梅、梅黃、梅韻等。
梅柳、梅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