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漢 荀彧 為尚書令,相傳他的衣帶有香氣,所到之處,香三日不散,故稱。《太平禦覽》卷七○三引《襄陽記》:“ 劉和季 性6*愛香,上廁置香爐。主簿 張坦 曰:‘人名公作俗人,真不虛也。’ 和季 曰:‘ 荀令君 至人家,坐處三日香;君何惡我愛好也!’”後多以稱美宰相大臣的風采。 唐 上官儀 《和太尉戲贈高陽公》詩:“ 天津 一别九秋長,豈若隨聞三日香。”參見“ 令君香 ”。
(2).形容芳香經久不散。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香孩兒營》:“ 藝祖 載誕,營中三日香,人莫不驚異。至今 洛 中,人呼 應天禪院 為 香孩兒營 。”
(3).芳香僅三日。常以喻新鮮一時,不能持久。《何典》第五回:“ 醋八姐 看見,也未免新箍馬桶三日香,‘弟弟寶寶’的甚是親熱。”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日香漢語 快速查詢。
“三日香”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典故和語義演變來理解:
本義形容香氣持久
源自東漢尚書令荀彧的典故。據《襄陽記》記載,荀彧衣帶帶有特殊香氣,所到之處“香三日不散”。後用于贊美官員風采或事物香氣經久不散,如唐代上官儀詩句“天津一别九秋長,豈若隨聞三日香”。
特殊曆史記載
《孔氏談苑》提到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時“營中三日香”,形容異香持續不散的現象。
含義 | 例句 |
---|---|
褒義(持久) | “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襄陽記》 |
貶義(短暫) | “新買的玩具,孩子玩了兩天就丢一邊,真是三日香。”(俗語用法) |
《三日香》這個詞是中文小說《紅樓夢》中襲人為寶玉所作的一首長詩的開頭兩個字。這首詩意味深長,表達了襲人對寶玉的深情和依戀。
《三日香》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艸”和“火”,分别代表了草和火。它共有十五個筆畫。
《三日香》是出自中國古代小說《紅樓夢》。這是一本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長篇小說,被譽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巅峰之作。
《三日香》的繁體字為「三日香」。
在古代,「三日香」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一緻,沒有發生變化。
他為她寫了一首《三日香》,表達了他對她的深情。
- 三:三心二意、三思而後行、三番五次 - 日:日光、白日夢、月光如水 - 香:香氣、花香、香水
相思、思念、戀慕、鐘愛
無情、冷漠、疏離、憎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