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堅貞的節操。多指女子守志不嫁。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五:“某女士係守貞不字,詞中説牡丹之句,必須案切女士身分,不可稍涉輕佻。” 康有為 《大同書》緒言:“吾伯姊 逸紅 、仲妹 瓊琚 守貞而撫子。”
“守貞”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含義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指保持堅貞的節操,尤其強調女性在婚姻中的忠誠。傳統語境下多指女子守志不嫁或婚後不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關系。
性别差異
中國古代社會存在片面要求,僅強調女性守貞(如未婚守節、喪夫守寡),而男性無此約束。
範圍擴展
現代觀念提倡男女平等共同守貞,包含兩方面:
道德内涵
延伸為堅守道德準則,抵禦誘惑,保持品德純潔,適用于更廣泛的社會行為。
傳統守貞觀因性别不平等、壓抑人性等問題受到現代批判,但作為個人選擇,守貞仍被視為一種道德自律的表現。
守貞從單一女性道德約束發展為性别平等的倫理概念,其核心是忠誠與自律,但需結合時代背景辯證看待。
守貞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宀”和“貞”兩個部首構成,共計11個筆畫。
守貞一詞來源于《論語·學而篇》中的一句話:“君子貞而不諒。”其中,“貞”是指保持純潔、堅定正直、不動搖的品德和态度。
在繁體字中,守貞的寫法為「守貞」。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守貞的字形寫作“守貞”。
以下是守貞的一些例句:
1. 忠誠是守貞的表現之一。
2. 她一直守貞堅守自己的原則。
3. 他守貞不妄動,始終保持了自己的原則。
以下是與守貞相關的一些組詞:
1. 守正執筆:指堅守正确的寫作原則。
2. 守時: 意指遵守規定的時間,不遲到。
3. 忠貞: 指對事業、原則等堅定不移的忠誠。
以下是與守貞近義詞:
1. 固守: 意指堅守不變,不動搖。
2. 保貞: 意指保持純潔、正直等品德。
以下是與守貞反義詞:
1. 不守貞: 指不堅持正直、真實、純潔等原則。
2. 動搖: 指心神不定,容易改變立場。
總結:守貞指的是保持純潔、堅定正直、不動搖的品德和态度。它源自《論語·學而篇》中的一句話,并有繁體字寫法「守貞」。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守貞”。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守貞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