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渙汗大號的意思、渙汗大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渙汗大號的解釋

(1).謂帝王號令,如人之汗,一出不複收。《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 孔穎達 疏:“人遇險阨驚怖而勞,則汗從體出,故以汗喻險阨也。九五處尊履正,在號令之中,能行號令以散險阨者也。” 朱熹 本義:“九五巽體,有號令之象,汗謂如汗之出而不反也。”

(2).謂帝王發布號令。 清 錢謙益 《故南京國子監祭酒石門許公合葬墓志銘》:“先帝誅逆表忠,渙汗大號。” 康有為 《敬謝天恩并統籌全局折》:“故今欲變法,請皇上統籌全局,商定政體,自百司庶政,用人交外,并草具綱領條目,然後渙汗大號,乃與施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渙汗大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成語,其含義可從字義溯源與經典用例兩方面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指水流盛大彌漫之狀,引申為“散布、傳播”。《說文解字》釋:“渙,流散也。”此處喻指君王的號令如水流般廣布四方。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取“帝王發號施令如身體出汗,一經發出便不可收回”之喻。《周易·渙卦》以“渙汗其大號”描述君王诏令的權威性與不可逆性。

    來源:孔穎達《周易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點校本)。

  3. 大號

    “號”即號令,“大號”特指帝王頒布的重大政令或诏書。《周禮》載“大號”為天子宣示國策的正式文書。

    來源:鄭玄注《周禮·春官》(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


二、成語核心釋義

渙汗大號形容帝王發布重大诏令時聲勢浩大、不可更改的特性,強調政令的權威性與傳播的廣泛性。

例:《漢書·劉向傳》載:“渙汗大號,與民更始。” 指帝王頒诏革新政令,昭告天下。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文化淵源

該成語典出《周易·渙卦》九五爻辭:

原文:

$$

begin{aligned}

&text{渙汗其大號}

&text{渙王居,無咎}

end{aligned}

$$

意為:“如汗發出不可收,君王頒布重大號令;疏散王居積弊(或王居渙然一新),沒有災禍。”

來源:王弼注《周易注》(《四庫全書》本)。


四、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冊第102頁明确釋義:

“渙汗大號:謂帝王號令如汗出于身,不能收回;亦指帝王發布重大號令。”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2年修訂版。


五、引用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 孔穎達. 《周易正義》. 北京大學出版社.
  3. 鄭玄注. 《周禮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
  5. 王弼. 《周易注》.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6.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版無網絡鍊接,标注版本信息以供學術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渙汗大號”是一個源自《易經》的成語,其含義與古代帝王權威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字面指“如汗水般不可收回的宏大號令”,比喻帝王發布的命令具有不可逆轉的權威性,如同汗水一旦流出便無法收回。

  2. 引申意義
    後泛指任何具有決定性、不可更改的重大聲明或命令。


二、出處與背景

  1. 《易經》淵源
    出自《周易·渙卦》九五爻辭:“渙汗其大號”,原指帝王在危難時發布號令,如同人因險厄出汗,需通過權威命令化解危機。

  2. 曆史注解
    唐代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解釋:“汗”象征險厄,帝王通過發布命令(“大號”)來消除困境,強調其至高無上的權力。


三、用法與示例

  1. 古代用例
    清代錢謙益在墓志銘中寫道:“先帝誅逆表忠,渙汗大號”,體現帝王命令的權威性。

  2. 現代擴展
    可用于形容政府、機構等發布的不可更改的正式指令,但需注意語境莊重性。


四、相關詞彙


五、總結

“渙汗大號”以生理現象“汗”比喻帝王命令的不可逆性,兼具曆史厚重感與文學意象,適用于強調權威性、嚴肅性的語境。使用時需注意其傳統色彩,避免泛化。

别人正在浏覽...

不可偏廢不通參耦镵鼎倡條樗裡打诨黨進盜鈔盜魁雕镌丁男敦貞凡品覂駕橫眉努目何筭鴻庠晃闆花托胡踹活铮铮加官晉爵迹察吉光片裘籍居骥枥進出徑路刀金河金紫銀青糾慝考立狂風驟雨攔水壩老人與海辣茄離志樓松稆谷漫不經意甯壹弄潮兒胖鼓鼓旁推側引破潰七八成,七八成兒全牛上場門祀堂挑唇料嘴土域危隘烏鸢遐琛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