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夜半的報時炮聲。 清 末晚上報時以放炮為主,打更為輔。天初黑放頭炮,八6*九點鐘放二炮,十一二點放三炮,天将亮時放天明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七回:“此時已響過三炮許多,我正要到裡面催點心,回頭一看,那點心早已整整的擺了四盤在那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炮漢語 快速查詢。
"三炮"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一、軍事術語概念 指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的第三炮兵部隊,該部隊成立于1966年,主要承擔戰略導彈作戰任務。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的規範表述,該簡稱特指戰略導彈部隊的序列編制。
二、方言俗語用法 在東北官話體系中,"三炮"作為俚語存在語義流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1999年版)記錄其有兩種衍生義:
三、戲曲文化指代 傳統戲曲表演中存在"三炮"程式化動作,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戲曲表演體系研究》(2018年)指出,該術語特指武戲中連續三次的炮錘動作組合,屬于京劇把子功的基礎套路。
四、民俗活動稱謂 山西晉中地區的年俗活動中,"放三炮"指正月十五特定的爆竹燃放儀式。該民俗被收錄于國家非遺保護中心《中國傳統節日民俗志》(2020年修訂版),具體表現為三次特定節奏的爆竹燃放,寓意驅邪納福。
“三炮”一詞的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指清末夜間報時的第三聲炮響。當時以放炮和打更結合報時:天黑時放頭炮(約19點),二炮在20-21點,三炮在23-24點,天亮前放天明炮。這一用法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文獻中有記載。
作為東北方言,現多用于形容人: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使用時需注意場合,避免冒犯他人。
奧藴辦理兵要掣電宸扆遲貨垂衣措意點銅壺釣鼇短襖法曹房差泛潋飯盂風豪風險幹強诟怒管轄管響過端嘿記黃章畫诏回燈犍牛谏職郊端焦霹靂極懽吉普舊窠老着臉纍人連鼇柳浪聞莺買舩盲腸炎莫可名狀木章能夠求賢若渴讪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杓角誓肌食玉炊桂蒐集太史氏塔鐘天牧同筆研渥水駒無往不利陷行小話兒西儲犀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