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幹而有力。《新唐書·王遂傳》:“會兵宿 淮西 ,亟財賦,藉 遂 幹彊,拜 宣歙 觀察使。”
"幹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才幹傑出、能力出衆且意志堅強,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内在品質。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幹強(gàn qiáng)
指才幹超群,意志堅強。形容人既有卓越的才能,又有堅韌不拔的品格。
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3卷,第128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22年)。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需訂閱訪問)。
幹(gàn)
本義為“主幹”,引申為才能、辦事能力。
例:《說文解字》:“幹,犯也。”後衍生為“主幹”“才幹”義。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1963年)。
強(qiáng)
意為堅強、剛毅,強調精神或意志的堅韌。
例:《廣韻》:“強,健也。”
來源:《廣韻》(宋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明代《醒世恒言》卷二十八:“此人幹強,可擔大任。”
來源:馮夢龍《醒世恒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評價,如“幹強之才”“行事幹強”。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22頁。
釋義:“才幹出衆,意志堅強。”
線上試讀鍊接(官方部分内容公開)。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015頁。
注:“幹”通“幹”,指才能;“強”為剛強,二字合用強調能力與心志并優。
“幹強”是漢語中描述才能與意志雙重卓越的複合詞,屬書面化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義内涵。
“幹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強幹而有力”,主要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備幹練、剛強且富有能力的特質。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該詞由“幹”(指主幹、核心能力)和“強”(強大、有力)組成,強調主體部分的堅實有力。例如《新唐書·王遂傳》記載:“會兵宿淮西,亟財賦,藉遂幹彊,拜宣歙觀察使”,此處指王遂因具備幹練強力的才能被任命為觀察使。
在政治或軍事場景中,“幹強”常被用于描述官員或将領的治理能力。如唐代元帝為加強中央集權,通過“改變強枝弱幹”的策略,突顯了“幹強”作為鞏固核心權力的手段。
注: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修辭場景。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參考《新唐書》等史書原文。
安安心心版臿變褊逼蹙傧贊鼻祖補寫柴戶長車唱善饞眼腦從品從惥村醹酒痤雎等契钿車電動遞易蹲沓餌霞發端詞藩臣負诟忍尤附權高蹤共氣河同水密化平鹄蓋僭肆既濟公敬奉愧懼兩當蓼藍禮道瞵眈鸾閨謾誺忙然慢易扪心自問諾臯埤汙棋高一着氣浪覃霈軟舞瑞禾桑間之音沈情試録庶績彈冠結绶危行霧幕誣汙仙桂謝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