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 西湖 十景之一。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南山勝迹一》:“而 宋 時《鹹淳志》、《夢粱録》諸書,皆無‘夾字橋’之名,獨《武林舊事》有 學士 、 柳浪 等橋,而柳浪聞鶯,遂為 西湖 十景之一。”《白雪遺音·南詞·西湖十景》:“柳浪聞鶯鶯巧啼,林中百鳥在樹頭栖。”
“柳浪聞莺”可從以下四個層面進行解釋:
由“柳”“浪”“聞”“莺”四字組成,字面指柳枝如浪、黃莺啼鳴的春日景象,引申為形容環境清幽、景色宜人。該詞常被用于描繪自然生機或詩畫意境,例如詩句“柳暗花明又一村”便以類似手法表現春日景象(參考《白雪遺音》等古籍描述)。
作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現為占地約21公頃的大型公園。景區分為友誼、聞莺、聚景、南園四大區域,種植紫楠、雪松、廣玉蘭等名貴花木,并以柳樹為特色景觀。
該詞通過視覺(柳浪)與聽覺(莺啼)的雙重意象,傳遞動靜結合的自然美感。如《西湖十景》詞中“柳浪聞莺莺巧啼,林中百鳥在樹頭栖”,既寫實景又隱喻人與自然的和諧。
《柳浪聞莺》是指在柳樹叢中聽到莺鳥的歌聲。
《柳浪聞莺》的拆分部首為木和艹,其中木是頭部的部首,艹是尾部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柳浪聞莺》源自于唐代杜甫的《楓橋夜泊》詩中的一句:“柳浪聞莺。花明聽鳥。”後來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詞語。
《柳浪聞鶯》是繁體字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些差異,所以《柳浪聞莺》在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可以使用更多的象形字來表示柳樹和莺鳥。
他沿着柳樹叢手裡拿着一個竹籃,柳浪聞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柳影、莺聲、浪濤、聞聞、莺語。
柳岸聽莺、垂柳聽莺。
斷橋無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