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滅的意思、喪滅的詳細解釋
喪滅的解釋
滅亡;喪失。《墨子·尚賢中》:“天鬼罰之,使身死而為刑戮,子孫離散,室家喪滅,絶無後嗣。”《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奈何聽無稽之言,行不測之事,自取喪滅,豈不惜哉?” 清 陳天華 《警世鐘》:“窮而無計的時候,喪滅天良的,也就降了洋人,替洋人殺起同胞來。”
詞語分解
- 喪的解釋 喪 (喪) ā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喪事。喪禮。喪亡。喪假(?)。喪亂。治喪。吊喪。 喪 (喪) à 丢掉,失去:喪失。喪生。喪偶。喪膽。喪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喪(情緒低落,精神委靡)
- 滅的解釋 滅 (滅) è 火熄:熄滅。 消失,喪失:滅口。滅亡。不可磨滅。滅族(古代的一種殘酷刑罰,一人犯罪,株連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親屬,都被一起殺掉)。 淹沒:滅頂之災。 亡明着 筆畫數:; 部首:火; 筆
專業解析
"喪滅"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曆史語用兩個層面解析。從構詞結構看,"喪"的本義為逃亡、失去,《說文解字》釋為"亡也";"滅"指完全消亡,《爾雅》訓為"絕也"。二字複合後形成遞進式語義,特指徹底喪失且不可逆轉的消亡狀态。
在古代文獻語境中,"喪滅"多用于描述重大變故:
- 政權覆滅:如《後漢書·窦融傳》載"漢遭王莽,宗廟喪滅",指國家祭祀體系的徹底斷絕
- 家族斷絕:《顔氏家訓·終制》言"子孫喪滅,百世不祀",強調宗族傳承的中斷
- 道德淪喪:朱熹《晦庵集》評"禮樂喪滅之餘",喻指文化根基的全面崩塌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退出口語體系,但在曆史文獻研究、古漢語教學領域仍具學術價值。《漢語大詞典》将其列為"書面語中的曆史詞彙",建議在當代文本中使用時輔以語境說明,如"傳統文化基因的喪滅危機"等表述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喪滅”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sàng miè(注音:ㄙㄤˋ ㄇㄧㄝ ˋ)
- 含義:指滅亡或喪失,常用于描述國家、家族、道德等的覆滅或徹底失去。例如:“喪滅天良”表示喪失道德底線。
二、出處與例句
- 古代文獻:
- 《墨子·尚賢中》:“天鬼罰之,使身死而為刑戮,子孫離散,室家喪滅,絶無後嗣。”
-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奈何聽無稽之言,行不測之事,自取喪滅,豈不惜哉?”
- 近代用法:
- 清代陳天華《警世鐘》:“窮而無計的時候,喪滅天良的,也就降了洋人。”
三、用法與語境
- 對象:多用于抽象概念(如道德、政權)或群體(如家族、國家)的徹底消亡。
- 現代延伸:可引申為對原則、信仰的背棄,如“喪滅良知”。
提示:該詞屬書面語,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表救步鬭不遺寸長趁取愁損打請點頭之交地質時代杜父魚二铢錢鳳翅風風傻傻伏地槁衲管淺官子毫巴後土揮袖将撫金燕疾疹舉鼎絕脰絶長補短磕碰兒課租空言懶婦箴冷官戀酒貪花練銳利火裡闉禮章蜜面濃眉大眼藕色娉婷切入青料親香窮涯毬路帶人迹罕至颡叫子生卒失稱適統雙丸水蒼笏誰某思怨貪求無猒退绌脫産碗窯溫慈無語現代十六家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