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的意思、伏地的詳細解釋
伏地的解釋
(1).俯伏在地上。《漢書·淮南厲王傳》:“追念辠過,恐懼伏地。” 郭希仁 《從戎紀略》:“ 定三 部勒各學生,伏地放槍,中者數十人。”
(2).方言。謂本地出産的或用土法制造的。如:伏地小米兒;伏地面。
詞語分解
- 伏的解釋 伏 ú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卧。伏案讀書。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隱藏:伏兵。埋伏。 農曆劃分夏季最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網絡擴展解釋
“伏地”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主要解釋:
一、方言含義
指本地出産或土法制造的物品,常見于北方口語。例如:
- 伏地小米:指當地種植的小米;
- 伏地面:用傳統方法磨制的面粉。
二、字面動作
表示俯伏在地的動作,常見于古籍或文學描述:
- 例1:《後漢書》記載“伏地莫敢動”,形容人因恐懼而趴在地上;
- 例2:《三國演義》中“曹軍皆蒙楯伏地”,描繪士兵作戰時的姿勢;
- 現代用法中,警方曾在标識上寫“站住,伏地魔”,借指俯伏狀态。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漢語中強調“伏地”動作的謙卑或緊張感,如《漢書》中的“恐懼伏地”。方言用法則更貼近日常生活,突出地域特色。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方言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地"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