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時代的意思、地質時代的詳細解釋
地質時代的解釋
[geological age] 隻能用地質學方法來測定的冰期和冰期以前的時代
詞語分解
- 地質的解釋 地質學的簡稱詳細解釋.土地的形質;土壤的質地。《易·坤》“六二,直方大” 三國 魏 王弼 注:“居中得正,極於地質,任其自然而物自生。” 孔穎達 疏:“質謂形質。地之形質,直方又大,此六二居中得
- 時代的解釋 ∶曆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時期他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指一生中的某個時期青年時代詳細解釋.指曆史上以經濟、政治、文化等狀況為依據而劃分的某個時期。《宋書·禮志一》:“況
專業解析
地質時代是地質學中用于描述地球漫長演化曆史的時間框架,指地球形成以來按照地質事件和生物演化階段劃分的不同時期。其核心含義和劃分依據如下:
一、漢語詞典定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地質時代指“根據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岩層和古生物化石劃分的地球曆史時期”。該定義強調兩點:
- 時間單位:以億萬年為尺度,區别于人類文明的曆史分期;
- 劃分依據:依賴地層序列和古生物化石的演替規律。
二、科學劃分依據
地質時代的系統劃分基于以下科學标準(來源:《地質學名詞》第二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 地層疊覆律:新地層覆蓋老地層,形成時間序列;
- 化石層序律:不同時代地層含特定化石組合,如三葉蟲(古生代)、恐龍(中生代);
- 同位素測年:通過放射性同位素(如鈾-鉛法)測定岩石絕對年齡。
三、主要時間單位層級
國際地層委員會(ICS)将地質時代由大到小分為以下層級:
單位 |
時長範圍 |
示例 |
宙 |
數億至數十億年 |
顯生宙(距今5.41億年至今) |
代 |
數千萬至數億年 |
中生代(恐龍時代) |
紀 |
數百萬至數億年 |
侏羅紀、白垩紀 |
世 |
數十萬至數千萬年 |
更新世(冰川期) |
四、權威學術意義
中國地質調查局指出,地質時代是理解闆塊運動、礦産形成、生命起源的核心框架。例如:
- 成礦期關聯:華北克拉通鐵礦形成于太古宙(>25億年前);
- 生物大滅絕:古生代末二疊紀滅絕事件(約2.5億年前)标志物種更替。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地質學名詞》(第二版). 科學出版社, 2021.
- 國際地層委員會(ICS). 《國際年代地層表》. 2023年修訂版.
- 中國地質調查局. 《中國地層指南及說明書》. 地質出版社, 2018.
(注:因知識庫限制,暫無法提供線上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機構官網或學術數據庫檢索上述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地質時代是地質學中用于描述地球曆史時間跨度的專業術語,指通過地質學方法測定地球演化的不同階段,涵蓋岩石形成、生物演化和地質事件的時間框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地質時代指地球形成以來以地質特征和生物演化為标志劃分的時間階段。其核心包括兩方面:
- 相對年代:通過岩層順序、化石組合和地層切割關系确定事件先後順序(如提到的地層層序律、化石層序律)。
- 絕對年齡: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測定岩石的具體形成時間(如、所述)。
二、劃分體系
地質時代按層級劃分為5個主要單位:
- 宙(最大單位):如顯生宙(含複雜生命)與隱生宙(前寒武紀)。
- 代:顯生宙分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隱生宙包括太古代、元古代。
- 紀:例如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垩紀。
- 世:如第四紀包含更新世和全新世。
- 期/時:更細化的時間單位。
三、具體分期
- 太古代(約40億年前):原始地殼形成,生命起源。
- 元古代(25億-5.4億年前):藻類繁盛,大氣氧含量上升。
- 古生代(5.4億-2.5億年前):魚類、兩栖類出現,陸地植物興起。
- 中生代(2.5億-6600萬年前):恐龍統治,裸子植物繁盛。
- 新生代(6600萬年前至今):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大發展,人類出現(、)。
四、延伸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地質時代”被引申為形容時間極其漫長或事物經曆深遠變遷(如所述),但科學定義仍以地層和化石研究為基礎。
如需了解完整地質年表或具體時期的生物特征,可參考地質學專業資料或國際地層委員會發布的最新版本。
别人正在浏覽...
霸攬标颠怖栗鏟刈誠道逞能澄湛舛雜春仲慈姑醋溜魚打江山釣弋犯政非謗奉粟富窟孚惬伏狀汩湮韓馮珩佩汗堿號火後開化民成俗黃冠草履黃軒回光反照胡鱅穽陷徑逾恺悌科斂禮城陵轣陵堂銘飨民困國貧目亂睛迷囊括膿瘡劈丢撲搭觑見瑞珪飒沓射擊身上識鑒水葬順幸傥論彖辭外儒完帳帷箔夏令時嚣湫瞎說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