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鼎絕脰的意思、舉鼎絕脰的詳細解釋
舉鼎絕脰的解釋
見“ 舉鼎絶臏 ”。
詞語分解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 脰的解釋 脰 ò 脖子、頸。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舉鼎絕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能力不足,無法承擔重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雙手舉起鼎卻折斷了頸項(或胫骨)。
- 比喻義:形容人力量或能力有限,難以勝任超出自身承受範圍的任務。
- 拼音:jǔ dǐng jué dòu(“脰”讀作dòu,指頸項;部分文獻中亦作“絕膑”,即胫骨,讀jué bìn)。
典故與出處
- 曆史淵源:
該成語源自《史記·秦本紀》中“舉鼎絕膑”的故事。春秋時期,秦武王力大好勝,曾與人比賽舉鼎,結果鼎落砸斷胫骨(一說頸項),重傷而亡。
- 文獻引用:
梁啟超在《中國國債史》中曾用此成語警示“力小任重”的風險。
用法與辨析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或自謙,強調能力與任務不匹配,如“不可舉鼎絕脰,盲目承擔超出能力的工作”。
- 常見變體:
“舉鼎絕膑”是更權威的寫法(“膑”指胫骨),部分文獻因字形相近誤作“絕脰”。
- 近義成語:
力所不能、蚍蜉撼樹、螳臂當車。
注意
- 部分網絡解釋(如“力量巨大”或“付出犧牲”)存在偏差,需結合權威史料理解。
- 若需更多例句或完整文獻,可參考《史記》或近代學者對成語的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鼎絕脰》的意思
《舉鼎絕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舉起重腳力行,形容人力量強大,意志堅定,奮發向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舉鼎絕脰》的拆分部首是“一手部”,由“亻”和“手”組成。其中,“亻”為人的偏旁,“手”為手的偏旁。
這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20畫。
來源
《舉鼎絕脰》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人将舉重而不舉脰,将之甲而不甲手。”意為人們舉起重物時,身體不要彎曲,護甲上的手也不要蜷曲。
繁體
《舉鼎絕脰》的繁體字為「舉鼎絕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絕」字的寫法為「絶」,「脘」字的寫法為「脕」。
例句
他在工作中展現出了《舉鼎絕脰》的精神,始終堅持不懈,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組詞
舉足輕重、絕代風華、脫穎而出、堅忍不拔、力行不懈
近義詞
力大無窮、力不可擋、無堅不摧、堅定不移
反義詞
手無縛雞之力、懶散無為、胸無大志、消極無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