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長補短的意思、絶長補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長補短的解釋

從長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補在短的地方。本指計量國土縱廣而言。《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長補短,将五十裡也,猶可以為善國。” 趙岐 注:“ 滕 雖小,其境界長短相補,可得大五十裡子男之國也。”亦作“ 絶長繼短 ”、“ 絶長續短 ”。《墨子·非命上》:“古者 湯 封於 亳 ,絶長繼短,方地百裡。”《戰國策·楚策四》:“今 楚國 雖小,絶長續短,猶以數千裡,豈特百裡哉?”後常用為移多補少、以有馀補不足之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絶長補短”(也寫作“絕長補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截取長的部分來彌補短的不足,以達到平衡或完善的效果。最初用于描述古代國家調整領土邊界,如《孟子·滕文公上》中滕國通過“絕長補短”将國土整合為五十裡,成為可治理的邦國。

二、出處與典故

三、引申意義

四、使用場景

  1. 客觀描述:用于地理、數學等領域的測量與調整(如土地規劃)。
  2. 比喻意義:適用于個人成長、企業管理、團隊協作等場景,強調優化資源配置或能力整合。

五、示例

該成語兼具具體操作與抽象哲理,既反映古代治國智慧,也蘊含現代發展觀,核心在于通過互補實現整體優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絶長補短的意思

「絶長補短」(絕長補短)是一個成語,意為通過彌補短處來補足長處,以達到平衡的目的。它形容通過補償不足來調整局勢、消弭差距,進而達到和諧、平衡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絶長補短」可以拆分為「絕」、「長」、「補」和「短」四個字。其中,「絕」的部首是「纟」,有6畫;「長」的部首是「長」字的上部分,有8畫;「補」的部首是「血」,有10畫;「短」的部首是「矢」,有5畫。

來源和繁體

「絶長補短」這個詞來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在古代寫法中,「絶」和「短」的終字寫作「絕」和「短」,形狀與現代繁體字相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絕」的寫法中間有橫折,類似一個懸崖峭壁,表示絕對;「長」的寫法中間有一點,象征着延長;「補」的寫法上方有兩個小點,表示補充;「短」的寫法中間有一橫,表示短促。

例句

他在工作上絕長補短,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組詞

該成語中的每個字都可以作為獨立的詞語存在。例如:
-「絕境」:指陷入絕對困境的境地。
-「長久」:指時間長、持久。
-「補充」:指增添、彌補不足。
-「短暫」:指時間短促、短暫。

近義詞和反義詞

「絕長補短」的近義詞是「以短補長」,指通過彌補長處來彌補短處。反義詞則是「短長不齊」,指長短不一,不平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