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灭的意思、丧灭的详细解释
丧灭的解释
灭亡;丧失。《墨子·尚贤中》:“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絶无后嗣。”《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奈何听无稽之言,行不测之事,自取丧灭,岂不惜哉?”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穷而无计的时候,丧灭天良的,也就降了洋人,替洋人杀起同胞来。”
词语分解
- 丧的解释 丧 (喪) ā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丧假(?)。丧乱。治丧。吊丧。 丧 (喪) à 丢掉,失去:丧失。丧生。丧偶。丧胆。丧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
- 灭的解释 灭 (滅) è 火熄:熄灭。 消失,丧失:灭口。灭亡。不可磨灭。灭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 淹没:灭顶之灾。 亡明着 笔画数:; 部首:火; 笔
专业解析
"丧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文言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语用两个层面解析。从构词结构看,"丧"的本义为逃亡、失去,《说文解字》释为"亡也";"灭"指完全消亡,《尔雅》训为"绝也"。二字复合后形成递进式语义,特指彻底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消亡状态。
在古代文献语境中,"丧灭"多用于描述重大变故:
- 政权覆灭:如《后汉书·窦融传》载"汉遭王莽,宗庙丧灭",指国家祭祀体系的彻底断绝
- 家族断绝:《颜氏家训·终制》言"子孙丧灭,百世不祀",强调宗族传承的中断
- 道德沦丧:朱熹《晦庵集》评"礼乐丧灭之余",喻指文化根基的全面崩塌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口语体系,但在历史文献研究、古汉语教学领域仍具学术价值。《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书面语中的历史词汇",建议在当代文本中使用时辅以语境说明,如"传统文化基因的丧灭危机"等表述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丧灭”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sàng miè(注音:ㄙㄤˋ ㄇㄧㄝ ˋ)
- 含义:指灭亡或丧失,常用于描述国家、家族、道德等的覆灭或彻底失去。例如:“丧灭天良”表示丧失道德底线。
二、出处与例句
- 古代文献:
- 《墨子·尚贤中》:“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絶无后嗣。”
- 《东周列国志》第八回:“奈何听无稽之言,行不测之事,自取丧灭,岂不惜哉?”
- 近代用法:
- 清代陈天华《警世钟》:“穷而无计的时候,丧灭天良的,也就降了洋人。”
三、用法与语境
- 对象:多用于抽象概念(如道德、政权)或群体(如家族、国家)的彻底消亡。
- 现代延伸:可引申为对原则、信仰的背弃,如“丧灭良知”。
提示:该词属书面语,日常使用较少,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如家白鹤峯变小雅碧沉沉鄙识草草收兵鼚鼓轩舞常惺惺黨禍抖摔恶相放荡焚裂高赀户光弼呵欱唤门幻瞖华人恢赡惠养煎餅节酒矜傲籍图愧羞苦荬联诗凌躁六街梦白鸡门阃缪种流传谋臣如雨跑差迁惑旗手蹊闲犬马之疾诎身擩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骚踪绳弹市井徒誓山盟海衰败霜干水壶阗委外洋忘年之好无可争辩乌压压县军纤完肖像谐耦戏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