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稱的意思、失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稱的解釋

不相當。《荀子·正論》:“凡爵列官職,賞慶刑罰,皆報也,以類相從者也。一物失稱,亂之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失稱(shī chèn)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不相稱、不匹配,多用于描述事物之間的失衡或不合規範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失:

    本義為“丢失”“錯過”,引申為“偏離”“不合”。

  2. 稱(chèn):

    通“稱”,意為“相宜”“合適”,如“稱心”“對稱”。

    合義:事物之間因不協調、不匹配而失去平衡或合理性。

二、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指“不相稱”“不恰當”,多用于描述名實不符或行為與規範相悖。

    例:“賞罰失稱,則民疑。” ——《荀子·正論》

    (賞罰不公,百姓便生疑慮。)

  2. 《辭源》:

    強調“不合标準”“失衡”,尤指禮制、制度或道德層面的失當。

    例:“禮義失稱,則亂之所生。” ——《禮記》注疏

    (禮義規範失衡,便是禍亂之源。)

三、文獻用例

  1. 古代禮制語境:

    《荀子·禮論》指出,社會等級若“失稱”,會導緻資源分配混亂:

    “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失稱則亂。”

    (貧富尊卑本應相稱,失稱則生亂。)

  2. 軍事策略領域:

    《孫子兵法》間接強調兵力部署需避免“失稱”:

    “備前則後寡,備左則右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兵力分配失衡則處處薄弱。)

四、近義詞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荀子集解》,中華書局,2012年。
  4.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出版物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失稱”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含義為“不相當”或“不相稱”,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間的不匹配或不協調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事物之間不相符或失去平衡。例如官職、賞罰等若不符合應有标準,便稱為“失稱”。

  2. 經典出處
    源自《荀子·正論》:“一物失稱,亂之端也。”意為任何事物若失去應有的衡量标準,就會引發混亂。這一用法奠定了其“失衡導緻問題”的核心内涵。

  3. 結構與讀音

    • 拼音:shī chēng(注意“稱”在此讀第一聲)
    • 字形結構:“失”為獨體字,“稱”為左右結構。
  4.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文言研究或學術讨論中,強調事物匹配度的重要性,如制度設計、資源分配等場景。

  5. 反義詞與關聯
    反義詞為“相當”。與“失當”“失衡”等詞義相近,但更側重“衡量标準”的偏離。

建議需要深入理解該詞時,可查閱《荀子》相關篇章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拜家慶白纻辭霸衿别軍捕擄長飙嘗試闡揚光大超伍塵埃落定陳表忖料大臣答孩蕩寇志躭思惰慵恩牓父族關山迢遞閨人好消息河漫灘洪業畫榜花不楞登懷鄉回帶家臣绛裙椒德酒官客家人狼山雞淚波離侖眇質冥飛拟定千刀萬剮乾娘青蓮目窮埜起早挂晚冗謬肉胞眼肉聲商衡周鼎善男子贍用什麼事勢家十吏劄祀竈淟然圖記萬耑物恺戊申新定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