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揮動衣袖。奮起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五:“寄顔雲霄間,揮袖淩虛翔。” 晉 左思 《吳都賦》:“揮袖風飄,而紅塵晝昏;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濘。”
(2).猶揮手。表示告别。 唐 鄭谷 《阙下春日》詩:“ 秦 楚 年年有離别,揚鞭揮袖 灞陵橋 。”
“揮袖”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huī xiù,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揮動衣袖,形容奮起之态
指通過揮動衣袖的動作表現激昂或奮發向上的狀态。例如古籍中“揮袖淩虛翔”(三國魏·阮籍《詠懷》),展現了灑脫或奮發的意象。
揮手告别
以揮袖的動作表達離别之意,如唐代鄭谷詩句“揚鞭揮袖灞陵橋”,生動描繪了送别場景。
古籍用例
晉代左思《吳都賦》中“揮袖風飄,而紅塵晝昏”,形容揮袖時氣勢宏大,甚至能揚起風塵,凸顯動态美感。
現代語境
多用于詩詞或文學描寫,例如“若揮袖作别流雲萬千”(例句),賦予動作以詩意化的離别或決絕感。
“揮袖”既可表達激昂奮發的姿态,也可象征離别場景,常見于古典文學,現代多用于文藝化表達。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揮袖(huī xiù)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形容用力甩動袖子的動作。它在漢字中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衣,總共有12個筆畫。
“揮袖”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其中有一段描述了寶玉哭訴一番後,黛玉忍不住悲痛地揮袖而去的情節。從此,“揮袖”一詞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中寫作「揮袖」。
在古代,漢字“揮袖”寫作“揮袖”。其中,“揮”的右邊是手部的象形字,表示揮動的手的動作,“袖”的外面是衣的部首,表示關于衣物的含義。
1. 他得知自己被辭退後,怒氣沖天,揮袖離去。
2. 老闆對他的提議不屑一顧,揮袖而去。
揮袖可以與其他詞組成更多的詞語,如揮袖而散、揮袖而去、揮袖間離等。
近義詞:搖手、甩袖、擺袖。
反義詞:跪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