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間關”。1.形容轉動自如。《詩·小雅·車舝》:“閒關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 毛 傳:“閒關,設舝貌。” 嚴傑 《經義叢抄》載 清 阮福 《間關考》:“閒關二字是為疊韻,乃言貌而不言聲者也。蓋車之設舝,則婉轉如意,亦猶人之周流四方,動而不息……至 宋 始以閒關為設舝聲,此沿 白 詩而誤也。”
(2).猶輾轉。《漢書·王莽傳下》:“ 王邑 晝夜戰,罷極,士死傷略盡,馳入宮,間關至 漸臺 。” 顔師古 注:“間關猶言崎嶇展轉也。”《後漢書·荀彧傳論》:“ 荀君 乃越 河 冀 ,閒關以從 曹氏 。” 李賢 注:“閒關猶展轉也。” 清 吳偉業 《遣悶》詩之四:“一女家破歸間關,良人在北愁戍邊。” 陳毅 有《間關抵延值花朝林老六旬大慶》詩。
(3).曲折。 漢 牟融 《理惑論》:“道之言導……視之無形,聽之無聲,四表為大,綩綖其外,毫釐為細,間關其内。故謂之道。” 南朝 梁簡文帝 《山齋》詩:“玲瓏繞竹澗,間關通槿藩。”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之十一:“出沒看樓殿,間關望綺羅。”
(4).形容鳥鳴宛轉。 北魏 李骞 《釋情賦》:“鳥間關以呼庭,花芬披而落牖。” 唐 白居易 《琵琶引》:“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明 張景 《飛丸記·丸裡緘懷》:“任芳春百鳥間關,院深沉誰想顧盼。”
“閑關”是古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上下文有多種解釋,以下分點說明:
轉動自如
源自《詩經·小雅·車舝》中“閒關車之舝兮”,描述車輪運轉靈活,比喻事物運行順暢。清代學者阮福在《間關考》中強調此詞側重形态而非聲音。
輾轉、崎岖
多用于形容旅途或行動的艱辛,如《漢書·王莽傳》記載王邑“間關至漸臺”,顔師古注釋為“崎岖展轉”(、)。近現代陳毅的詩句“間關抵延”也延續此義。
曲折婉轉
可指語言或鳥鳴的宛轉之态。漢代牟融《理惑論》以“間關其内”比喻道理的深邃複雜,而提到其形容鳥鳴聲的用法。
異形詞注意
“閑關”常寫作“間關”,二者通用,但現代多使用後者(、、)。
提示:該詞多出現于古籍或仿古語境,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漢書》原文及古代注釋。
閑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門(丨)和車(車)。它的拆分筆畫為7畫,門部的筆畫為3畫,車部的筆畫為4畫。
“閑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源于古人對于門關的稱呼。在古代,門是一個人們進出的通道和觀察外界情況的窗口,門關則是門的管理和控制機關。閑關即指門關處于關閉或無人來往的狀态,沒有繁忙的活動。
在繁體字中,“閑關”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找到一些與“閑關”相似的古字。例如,“閑”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閒”,其中的“門”部分被寫成了一個完整的門形。而“關”字在古字中寫作“關”,門部被寫成了一個半開的門形,而車部則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例句:
與“閑關”有關的組詞包括“閑散”、“閑適”、“閑暇”等。近義詞有“寂靜”、“靜谧”、“安甯”,反義詞則有“繁忙”、“喧嚣”、“忙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