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隱居。 隋 江總 《攝山栖霞寺碑》:“曩日靜憩 鐘巖 ,餘便觀止。餐仁飲德,十有餘年。”
“靜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
基本含義
指在安靜的環境中休息,放松身心。由“靜”(安靜、平靜)和“憩”(休息)組合而成,強調通過環境與行為的結合達到身心舒緩的狀态。例如:“周末他常去山中靜憩,遠離城市喧嚣。”
引申含義(古義/文學用法)
在古籍中,“靜憩”可指隱居或遠離塵世的生活狀态。隋代江總《攝山栖霞寺碑》提到:“曩日靜憩鐘巖,餘便觀止。餐仁飲德,十有餘年。”此處“靜憩”暗含隱居修德之意。
使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漢語用法,可參考《攝山栖霞寺碑》原文或相關文獻。
《靜憩》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安靜休息、平靜的歇息。
《靜憩》由部首青(靑)和憩組成,青的部首為青,憩的部首為心(忄),靜憩一共有15個筆畫。
《靜憩》最早出現于《詩經·衰興》一詩中:“有靜憩之舒者。”這個詞的意思是避世隱居,尋求安甯。
《靜憩》的繁體字為「靜憩」。
在古代,「靜憩」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勞累了一天後,她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靜憩片刻。
2. 在這個喧嚣的城市裡,我渴望找到一處靜憩之地,遠離塵嚣。
憩息、靜心、靜谧、休憩、靜止等。
安歇、安息、休息、停歇等。
活動、繁忙、忙碌、動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