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掠的意思、鈔掠的詳細解釋
鈔掠的解釋
抄掠。《漢書·王莽傳下》:“赤眉 力子都 、 樊崇 等以饑饉相聚,起於 琅邪 ,轉鈔掠,衆皆萬數。”《北史·于翼傳》:“此寇之來,不過鈔掠邊牧耳,安能頓兵城下。” 宋 範仲淹 《上攻守二策狀》:“饋運輜重,動有鈔掠。”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此制 遼 金 元 同,而 明 不同者,懼北寇之鈔掠也。”
詞語分解
- 鈔的解釋 鈔 (鈔) ā 同“抄”。 紙币:鈔票。現鈔。兌換外鈔。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掠的解釋 掠 奪取:掠奪。掠取。搶掠。劫掠。 擦過:掠視。浮光掠影。 拷打:掠笞。掠治。拷掠。 砍伐:掠林。 順手抓取:隨手掠起一根棍子。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鈔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搶奪、劫取財物,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鈔掠”指通過武力或暴力手段搶奪他人財物,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動亂中的劫掠行為。該詞中的“鈔”通“抄”,意為“強取、掠奪”。例如:
- 《漢書·王莽傳下》提到赤眉軍“轉鈔掠,衆皆萬數”,即描述起義軍四處劫掠的場景。
- 宋代範仲淹在奏章中寫道“饋運輜重,動有鈔掠”,指運輸物資常遭劫奪。
2. 字源與演變
- “鈔”的本義:最初指“叉取”(《說文解字》),後引申為“搶奪”,如《後漢書》中“攻鈔郡縣”。
- 與“抄”的關系:古代“鈔”與“抄”常互通,如“鈔掠”也作“抄掠”,均表劫掠之意。
3. 曆史用例
- 軍事行動:如《北史·于翼傳》記載敵軍“不過鈔掠邊牧”,指劫掠邊境牧民的財物。
- 社會動蕩:清代魏源在《聖武記》中分析明代制度時,提到“懼北寇之鈔掠”,說明北方遊牧民族的劫掠是防禦重點。
4. 相關說明
- 現代用法:現代漢語中“鈔”主要指紙币(如“鈔票”),而“鈔掠”一詞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研究。
- 近義詞:劫掠、擄掠、搶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北史》等史書原文,或查閱權威字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鈔掠(Chāo lüè)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組,由“鈔”和“掠”兩個字組成。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析:
- “鈔”字的拆分部首是钅(金部),它的總筆畫數是9。
- “掠”字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1。
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它在現代漢語中通常用于描述一種敏捷、快速且迅猛地搶奪或掠取東西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用的是「鈔掠」字,但其意思和用法與簡體字是相同的。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沒有明确的信息表明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有什麼區别。
以下是一些例句來幫助理解使用這個詞:
1. 他眼疾手快,鈔掠了桌子上的糖果。
2. 此次軍隊迅速鈔掠了敵人的後方物資。
3. 小偷利用黑暗鈔掠了富人家的貴重物品。
這個詞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和使用場景來進行拓展和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